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你所知道的,和你所不知道的……

你所知道的,和你所不知道的……

你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六度空间理论

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会与外界进行沟通,进行联系。现在的社会正在进行信息数据化。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变成信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数据去代替,但是获得的信息渠道是有限的,比如说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则教体局浮夸的公众号。

他写到《国人将有数亿人将被饿死》,然后通过一大堆举例说明,有理有据,乍一看确实吓一跳,我们对农村耕地的利用,确实荒废了。但是细想一下荒废的那大半都是山上的梯田小世界理论,我想现在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去那里耕种了吧。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篇夸张的文章,却能被转载到朋友圈,这就引起了我的好奇。仔细研究一下,发现他信息夸张化,把影响增大,就是引发人类的恐慌,

引发恐慌比起鼓励国人积极向上的生活,获得的关注要多的多。利用着每个人获得信息的差异化,许多自媒体也都是利用了这一点。每一个人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获取资源的途径不一样,有的人会去微博去,但是有的人从来没有手机就没下载过微博:有的人会去知乎寻求答案,有的人却只会百度;想必,每个人获得答案的途径是不一样的,在这方面得到的信息是有差异也是巨大的。

这就好比那些电视剧,同样的剧情,但是每个人的泪点是不一样的。

随便点击一下女频小说,大多数以霸道总裁为主题,或者以同人为主题,或者是男男为主题,女生大多数为情感而有所感触。

再翻看一下男频小说,通常以一个世界观为主题,比如说斗破苍穹,斗罗大陆每一个地方写的都有一个奇特的世界观,男生更在意的是一个世界的构造,或者意淫YY。这也就是男女生的差异。

再比较成人与儿童的信息差异,其实也是有的。

你听过这些词语吗?祖安人,口吐芬芳等等这些词语流行在10到14岁的青少年中。我随机选几个问我的同事,作为老师的他也不知道。所以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知道新的信息,也不是每个人获得的信息是正确的,这就是信息差异。

信息的差异还会影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说我的同学一个满脑子都是批判。中国的社会主义差的人,那我跟他讲了一万个社会主义好,是没有用的;我跟他讲积极向上的生活,也是没有用的。他依旧直接无视你的话小世界理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已经形成了信息的自我过滤,我也是有信息的自我过滤的,自动会忽视掉一些负能量的东西。

有影响的更加利用信息差异这一点,去做很多有目的事。

像前文一样,一些自媒体去鼓动一些人去担心国家粮食不够,引起恐慌,从而抬高米价,带动期货,从中获益;也可以去影响一批人产生极端的想法。

用这个就很容易去解释,为什么特朗普要把文案上冠状病毒改成中国病毒,因为信息传递过程中会产生偏差,传递到一部分的人里面,它就是事实,也可以利用它可以把美国人对国家无能的失望转换为对他国的仇恨。

然后又过段时间,再改口把中国病毒改回了冠状病毒,但是对美国人民来说,尤其是底层那些消息已经固化了,已经在一部分底层人民的心中留下了影响,所以后续也就有了很多歧视亚裔报道。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正方形盒子,而个人就在这盒子里是一只蚂蚁,也分不清前面蚂蚁留下的信号是真是假。有的蚂蚁跟着走,盆满钵满,有的蚂蚁,到头来一场空,毕竟无论蚂蚁爬到哪一个面上你总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垂直的面永远是看不到的,只有自己真的的去思考,才能去解开。

最后说下,一个孩子,我看到那个孩子阳光灿烂的一面,我以为这就是他的全世界,但是如果他不分享,永远不会知道他爸和他妈吵架,都是拿他来出气。也永远不知道他内心的痛苦。以至去小小年纪去研究杀人犯法吗?我不没办法去干预,也干预不了。

他终归会长大,但是他与父母之间永远不在一个平面了。

最后这个只是写给我自己,谁叫曾经我也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