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多云天气的简笔画多云天气简笔画彩色

明日天气多云天气的简笔画:晴间多云,气温:3~13℃

在巫山县委宣传部、巫山县文化委员会、巫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下,巫山文化研究会全体会员,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自觉坚守,孜孜以求,努力挖掘、抢救、记录、留存、传承、宣传巫山文化,在2017年度,做了一些事情,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主要活动

1.二月二迎春雅集

2.巫山远古巫文化讲座

3.巫山汉砖多云天气的简笔画的巫文化解读讲座

4.巫山中秋节习俗讲座

5.中医药文化讲座

6.巫山饮食文化讲座

7.巫山中学教育发展史讲座

8.中秋茶会

9.小型诗歌赏析活动5次

10.小型书画研习活动4次

11.神农架采风活动

12.为发掘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资料

13.与各地学者艺术家交流10余次

14.为各类媒体提供展现巫山地方文化的资料

15.组织会员参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学习

迎春雅集

与巫山图书馆开展活动

中秋节习俗讲座

咏月诗赏析

远古巫文化讲座

汉砖巫文化解读讲座

中医药文化讲座

饮食文化讲座

捐赠图书

二.会员主要成绩

向承彦

完成巫山文化专著《巫山文化漫谈》、《巫山崇拜》、《云雨高唐》、《巫山奇景》4本书稿的撰写。

向承彦·绿水青山,俚歌乡情

向承彦·无事写大字,有人就讪经

■ ■ ■ ■ ■

向承勇

在传统诗词传承,培养新人方面卓有成效多云天气的简笔画;主持诗歌赏析茶会3次;系统地研究艺术品收藏与鉴赏;书法研究方面也有深厚造诣。

向承勇·中和雅正,让生活充满诗意

向承勇·书法创作

■ ■ ■ ■ ■

向承柱

潜心研习书法、篆刻,潜心寻觅收藏奇石,根艺制作颇有收获,致力于民间工艺的学习与传承。

多云天气的简笔画多云天气简笔画彩色

向承柱·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向承柱·书法作品

■ ■ ■ ■ ■

陈嗣红

到当阳、春泉等8个乡村进行农家乐培训,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2次参加重庆电视台“为你喝彩”栏目,宣传巫山美食。参加重庆市首届名特小吃展,获“中国名小吃”4个,“重庆名小吃”4个。成功组织第一届巫山烤鱼节。“巫山梨膏”登上“中国非遗·重庆瑰宝”栏目,并入选重庆卫视“非遗春晚节目”。宣传巫山传统手工,传承中国工匠精神。传统手工制作 “巫山桔红”,为保护巫山传统农产品起到了积极作用。荣获“重庆市餐饮杰出贡献奖”。成立巫山饮食文化研究会和高唐商会并担任会长。

陈嗣红·首届巫山烤鱼节

陈嗣红·传承梨膏糖传统制作工艺

■ ■ ■ ■ ■

王自容

继续坚持传统诗词创作,今年创作诗词80余首,努力出精品,受到各地诗歌界好评;在文学评论方面也取得了成绩;组织诗歌赏析茶会2次。

王自容2017年照

王自容·民居专题采风

■ ■ ■ ■ ■

谌泓

搜集整理巫山县抗战时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料,编辑成书400余页,担任《巫山导刊》栏目编辑,拍摄巫山古迹10余处。

谌泓2017年照

谌泓·大溪采风所摄《神龟渡江》

■ ■ ■ ■ ■

颜莲琼

继续致力于养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民俗文化摄影与研究。

颜莲琼2017年照

颜莲琼摄影作品

■ ■ ■ ■ ■

方裕炯

方裕炯,坚持诗文写作,增选为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重庆高龄社社歌歌词征集大赛荣获全国第三名,参与编修的《巫山三峡移民志》正式出版。

方裕炯2017年照

方裕炯·采访水口古镇掌故

方裕炯·1974年的文艺青年

(选用此照是为了纪念多云天气的简笔画我们这一辈人远去的青春和执着的坚守)

■ ■ ■ ■ ■

方裕和

继续努力研习书法,受聘为巫山老年大学书法教师,担任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刊副主编。主持书画研习活动2次。

方裕和2017年照

方裕和·受聘老年大学书法教师

■ ■ ■ ■ ■

方裕林

继续努力研习书法,不断进步;继续致力于巫山民歌的挖掘整理,参加县里接待活动和演出活动,在巫山民歌走向全国方面做贡献。

方裕林2017年照

方裕林·茶园采风

■ ■ ■ ■ ■

聂兴昌

继续致力于巫山古代碑刻文字的整理,挖掘地方历史事件和掌故,2017年着重整理巫山战事资料,约10万字,争取2018年完成初稿,为聂氏家谱整理人物传记等约3万字。

聂兴昌2017年照

聂兴昌·田野调查

■ ■ ■ ■ ■

杜国元

赴上海、安徽、贵州等地进行文化交流10余次;接待外地书画艺术家10余次;主持茶文化讲座2次;代表巫山参加重庆市第六届文化博览会;组织参加全国第十届万石博览会获8金5银,个人作品“灵山十巫”获金奖;巫山画院设计路线“神女巫山”获全国自驾游中线人文类大奖。

杜国元·2017中国万石博览会

杜国元·重庆市第六届文化博览会

杜国元·参加全国自驾游路线申报活动

■ ■ ■ ■ ■

郑建军

继续致力于奇石根艺的收藏与交流,创研开发奇石根艺作品,在奇石与花卉,奇石与园林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成绩可喜。

郑建军2017年照

郑建军工作室一角

■ ■ ■ ■ ■

董景琪

继续致力于奇石和艺术品收藏,编辑出版《巫山红叶醉三峡》,继续注重民俗事像的采访拍摄,对抢救留存巫山地方文化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董景琪2017年照

董景琪·摄影作品

■ ■ ■ ■ ■

李湘斌

继续努力研习书法,不断进步,成绩可喜。组织2次书法研习活动。传承传统烹饪技艺,继续努力把国轻酒楼建设成为巫山饮食养生文化基地。当选为巫山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李湘斌2017年照

李湘斌·乡间采风

■ ■ ■ ■ ■

杨忠

努力挖掘巫山文化,承办巫山文化委、博物馆主办的“巫风·脸谱活动”,多次采风,收集整理巫山民间工艺美术资料。主持“起点艺术”,在儿童艺术以及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杨忠2017年照

巫风·脸谱作品

起点艺术学生绘画作品

■ ■ ■ ■ ■

丁坤虎

协助人大继续主编《民与权》四期,其摄影作品《天上人间》、《神农谷仙景》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优秀奖;《移民新城的10年巨变》获重庆市文联、市摄影家协会第七届摄影艺术展优秀奖;近百幅摄影作品在市、县报刊、书籍发表。

丁坤虎2017年照

丁坤虎摄影作品获奖证书

■ ■ ■ ■ ■

刘仁毅

出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国际中西医急救医学大会做学术报告,出席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学术年会做学术报告,在重庆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学术年会做学术报告。在巫山博物馆讲《中医药学的文化渊源及科学属性》。荣获重庆市名中医称号。创办仁邦医院。

刘仁毅出席第二届全国脑病学术年会

刘仁毅·文化讲座主讲

■ ■ ■ ■ ■

李尚政

诗歌创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无日不诗,年创作数百首。曾在中华诗词论坛、中青诗联网九州诗词等多个网站做过诗词类栏目版主。作品散见于《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九州诗词》、《重庆诗词》等报刊书籍。摄影亦时有佳作。

李尚政2017年照

李尚政数十副楹联入选龙溪漱石诗词平台

■ ■ ■ ■ ■

吴光平

努力学习史志专业知识,研究地方文化,为宣传巫山文化做贡献。担任《巫山导刊》执行副主编。坚持摄影,时有佳作。

吴光平采风照

吴光平·黄岩景区采风

■ ■ ■ ■ ■

谭少华

努力向外地宾朋宣传巫山文化;在摄影创作和研究上继续更上层楼,继续进行水墨山水画创作。

谭少华2017年照

谭少华摄影作品·巫山云

■ ■ ■ ■ ■

刘培新

第二本个人诗集收录诗歌作品200余首,即将付梓。书法创作也时有佳作。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刘培新2017年照

刘培新·演奏二胡

■ ■ ■ ■ ■

雷霄飞

在挖掘、研究、展现、宣传巫山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努力研习书法,时有佳作。

雷霄飞2017年照

雷霄飞·田野调查·古水利工程

■ ■ ■ ■ ■

汪泉

坚持撰写新闻,散文,调研文章,注重地方文化研究,重点从事诗歌创作,在《中国社会报巫山报》等报刊以及《重庆诗词》、长江诗歌网发表多首(篇)。

汪泉2017年照

汪泉·采集地名传说

■ ■ ■ ■ ■

戴春燕

继续致力于奇石和民俗物品的收藏。每月下乡1到2次,帮扶贫困户,送医送药,同时了解民间习俗。

戴春燕·送医送药,扶贫济困

戴春燕·部分石藏品

■ ■ ■ ■ ■

三.2018年工作要点

1.继续加强与文联所属社团,外地文化人和文化单位、社团的学习交流。

2.加强对新人的发现和培养。

3.采风活动5次

5.文化茶会5次

4.努力争取多刊印出版地方文化专著。

5.鼓励协助会员发表刊印出版个人作品。

6.本年度研究重点:巫文化、姓氏文化、民俗文化。

希望巫山文化研究会全体会员,在新的一年里,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更加努力发掘、研究、传承、宣传巫山地方文化,得到更大的乐趣,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早的神女恋歌——《山鬼》

执行主编:魏明尧

巫山报社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巫山报社全媒体(巫山报、巫山手机报、巫山网门户网站、融巫山微信公众号、巫山之声微信公号、巫山APP)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页面设计等)的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巫山报社书面许可,对于巫山报社全媒体所有内容,任何个人、单位不得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使用,否则,巫山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多云天气的简笔画多云天气简笔画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