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中国足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评论11嘴上功夫救不了中国足球)

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在怎么说,而在怎么做。

这两天,巩汉林与冯潇霆隔空对话引起广泛关注。起因是巩汉林提起“某足球队年薪千万却不进球,是给中国人丢脸”,冯潇霆用长文回应称,“批评和指责很容易,认识自己很难,中国足球要提升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键盘侠”。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

评论1+1:嘴上功夫救不了中国足球

央广网:要读懂批评中的期望

面对争议,与其发狠斗嘴,不如保持理性。一方面,接受批评,正视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不管各方怎么吵,我们都要看到问题的本质:大家对中国足球还有爱。爱之深,恨之切。冯潇霆的“心寒”,折射了曾经天才云集的“85国青”落幕前的苍凉。这背后,是中国足球各种深层问题的逐步暴露:将才匮乏、青黄不接、联赛乏力、怪相纷呈……严峻形势,呼唤着“解题之术”。3月初,国家体育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发文剑指赌博和假球,这只是一方面的工作,却让人感受到了荡涤乱象、重振足球的决心。在行业治理的基础上,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足球改革,追赶世界足球发展浪潮,筑牢中国足球之基,这才是中国足球否极泰来的唯一出路。

人民网:冯潇霆们,不能太玻璃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不能在球场上拿成绩说话,在舆论场上,发再多的文章也不会收获多少同情,甚至引发更多的指责,得不偿失。对于中国男足相关的所有人来说,当前的第一要务,是真正的反思自己如何改变,面对接下来的两场比赛,拿出什么态度,改变大家的看法。否则中国男足的最低点恐怕还没到底,或许还有很多人等着看“男足的笑话”,等着收割一波流量。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取决于球迷的看法,而取决于“足球人”如何正确认识中国足球,真心改变。冯潇霆们不必过于纠结他人的指责,低下头来,看清自己的前路最为重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南方日报:用胜利让大家闭嘴

人们翻出姚明的一个采访,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待批评时,姚明回应称,“兴你打成这样,不兴别人说你?你要转变这个,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比赛打好”。这才是职业运动员应有的职业态度。如果觉得委屈不满,正确的做法是回到足球场上,用进球回应质疑,用胜利让大家闭嘴,而不是在社交媒体上写文章。冯潇霆还谈到这样一段话,“但凡听到有人对我从事的行业指指点点,我都会不舒服,哪怕是朋友也不行”。这是什么?是经不起别人说、容不得别人说的愚爱,本质是敏感、自卑和脆弱。拿着这样的态度,对待中国足球可不行。冯潇霆们必须看到,中国男足的未来不取决于球迷的看法,动不动纠结于球迷的指责也不是球员应有的素养。球员们应该把目光专注于足球场上,努力提高技战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用实际行动和成绩来反驳质疑。

北京日报:打嘴仗救不了中国足球

不论孰是孰非,至少有两点应该明确——一是,国足之弊众人皆知,爱之深责之切没问题,但隔空谩骂人身攻击不妥,也解决不了问题;二是,竞技体育靠成绩说话,成绩不行挨批,再正常不过,球员听不得批评,动不动怨大环境,认为骂声太多让大伙在场上不敢做动作,不仅“玻璃心”,还有甩锅之嫌。一场没有营养的骂战,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很多人看待和讨论中国足球的一大特点——浮躁。说白了,中国足球最不缺的就是“口水”,最不需要的就是打嘴仗。来来回回,年复一年,如此这般岂非于事无补?反观当下,跟着金钱名利,纠结虚无网评,盯着短期成绩的中国足球,本末倒置何其严重?中国足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脚踏实地,尊重规律。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在怎么说,而在怎么做。

澎湃新闻:赛场上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冯潇霆说中国足球的失败不是某个球员的责任,舆论压力会让球员放不开手脚,自己在亚洲杯上的失误背后有复杂的原因。这些话都很有道理,但真刀真枪的赛场上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纵然冯潇霆们能在文章里妙笔生花,踢不过就是踢不过。话说回来,足球运动很复杂,但也很简单,未必有冯潇霆说得那么玄乎。不久前的女足亚洲杯上,中国女足在逆境中连续翻盘,感动了无数国人。从技战术的角度来说,女足姑娘们未必比她们的对手高明多少,但就是靠勇敢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打出了气势、赢得了冠军。在球场上,这些基本的品质比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管用得多。

中国青年报:每个人都有基本的表达自由

文艺演员能评价足球和运动员吗?相较于运动员和专业人士,文艺演员确实是“门外汉”。在专业人员眼中,他们的一些看法会显得很“业余”,批评也说不到点子上。然而,专业批评和业余批评并非水火不容。如果足球运动只能被圈里人说一说,那就失去了大众参与的乐趣。毕竟,大众总不能只看球,却对结果好坏不置一词、沉默不语吧。随随便便给别人贴上“球盲”标签,事实上不能将业余人群的嘴“堵”上,而是试图在争论中快速站上制高点。或许有球迷的表达确实失控了些,但不代表不懂就不能说话,因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表达自由。对足球来说,如果批评是基于真诚和热爱,发言保持理性和客观,就应该被倾听和尊重。专业的人固然要干专业的事,但也要虚心接纳外界不同的声音。如此,才能保持进取心,而不是故步自封。

工人日报:国足该珍惜“至少还有骂”的日子

国足实力不济,还拿着高薪,被人说几句,有什么?大年初一都输给越南了,还让全国人民怎么“理智、科学”?此次“冯巩之争”,网友几乎一面倒挺巩,冯得到的声援极少,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中国球迷还算厚道的,他们多是“刀子嘴豆腐心”,骂归骂,却总是相伴相随、不离不弃。他们真要那么“理智、科学”,早就不应再看国足的比赛了。国足队员还真应该珍惜“至少还有骂”的日子。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有句经典台词,“苦吗?嚼嚼咽了。”对待外界批评,国足队员就应该有这种态度,把苦和委屈咽下去,化为奋发图强的动力,以成绩来回击外界质疑——这才是搞竞技体育的人应有的样子。#巩汉林向区楚良致歉:“球”真务实#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

中国足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