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文化]一次人类战胜自然灾难的欢庆盛会--宿迁龙王庙正月初九庙会

[文化]一次人类战胜自然灾难的欢庆盛会--宿迁龙王庙正月初九庙会

  皂河镇正月初九庙会的由来

  王晓风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皂河镇安澜龙王庙,每年的香火庙会由来已久。自清代以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这三天,为皂河安澜龙王庙庙会之日。届时众多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拜佛,祈福求祥。附近山东、河南、安徽几省的行商坐贾、民间艺人也纷至沓来,云集皂河。一时间逛庙的、敬神的、看景的、购物的热闹非凡“木刀木剑红缨枪,桃猴玉兔青竹蟒,剪纸雕刻拨浪鼓,糖人泥哨小花棒“应有尽有。这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是皂河镇内三大香会的绕街巡游,朝山祭祀。花船、花车、舞龙、舞狮,所有逛庙会的人们一起参拜龙王,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列为苏北地区36处香火盛会之首。数百年来,岁岁如此,即使是10年“文革“的时候,也只是中断了宗教习俗的内容,其他的民俗活动从未间断过,可称得上中国民俗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清朝徐海地区53处著名庙会,而今基本上都已湮灭,极少数还有活动的也大多处于有会而无庙的境地,象皂河龙王庙初九庙会,历经几百年至今仍长盛不衰的,实是淮海地区民俗文化的一大奇观,一大盛典。

  一般庙会的形成,大多是建庙以后,根据庙内神祗生日或得道日而后派生出来。但皂河龙王庙初九庙会却源于一次人类战胜自然的欢庆仪式。

  在中国第一大患河黄河流经宿迁的古代,洪涝灾难就一直纠缠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河工、漕运两大国政,无一不和宿迁息息相关。每年的秋讯过后,只要黄河不出现大的溃堤决口事件,都由河督往朝廷报喜,清朝称为安澜捷报,如接捷报皇上必亲往河神、水神的祠宇内祭祀,答谢诸神协应,以期再赐神福。康熙年间,黄河、运河在朱之锡、靳辅、王新命、杨方兴加之后来的田文镜、于成龙等一大批治河能臣的治理下,基本达到在徐淮之江苏桃源(即今泗阳县),河水变清,一改昔日奔突翻滚的黄浊,水流顺畅,沿河汛兵、河臣官员、地方百姓欢呼雀跃,飞马报捷。雍正帝接受百官朝贺,龙心大悦,自古海晏、河清就是君王们盼望出现的太平盛世的象征,千古以来便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谚语,遂命河督于民间大庆三日,当时的河臣满人齐苏勒正驻皂河督修朱家海(现王官集朱海村)夹坝、月堤、防风埽三大工程,圣旨日正是新年的正月初八。雍正帝拨发帑金,重修河神庙,加封河神金龙四大王的封号,御笔亲题:“安澜龙王庙”以及“海晏”、“河清”两大门枋题字,以纪念这次黄河水清之盛事。而每年的正月初八至初十,便理所当然的成为安澜龙王庙的庙会,因正月初九是正会,故民间习惯称为初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