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三国演义中张昭的生平

三国演义中张昭的生平

三国演义中张昭的生平,孙策死时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可是张昭在小说中没有出过什么好主意,真的吗

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少时好学,善于写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一起出名,关系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去担任。刺史陶谦举茂才,不答应,陶谦认为张昭轻视自己,将他拘留关押。昱尽全力营救使张昭免于难。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孙策创业,任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象昔日的好友一样对待张昭,朝内朝外的大小事务,一一委托给张昭。张昭每次收到北方士大夫书疏,书中把功劳都归于张昭,张昭想把功劳推脱而不宣传出去,宣传出去也恐怕不适宜,进退不安。
孙策听到这件事欢笑道:“昔日管仲辅佐齐国,大家都称管仲为仲父,而称齐桓公为霸者宗。现在子布有贤能,我能用他,这个功名我不能独自享有!” 孙策临死前,将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群僚立孙权为王。孙权因为悲伤不能正确看待当今局势,张昭告戒权说:“你作为孙策的弟弟,应当能够担负起兄长未完成的大业,克昌堂构,从而成就勋业啊。
当今天下鼎沸不安,到处都是土匪山贼,孝廉怎么能够寝伏哀戚,发泄匹夫的感情啊?”张昭于是亲自扶孙权上马,陈兵而出,这以后众心知有所归依。张昭又被命为孙权的长史,权每出征,留昭镇守,领幕府事。因系旧臣,待遇尤重。赤壁战前,张昭畏惧曹操力量,主张迎降,遭鲁肃、周瑜反对。
孙权从此开始对昭不满,称帝后,仅拜为辅吴将军。孙权称帝后大宴群臣,盛赞周瑜、鲁肃力主抗曹之功,张昭也上前祝贺,还没来得及说话,孙权就说:“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由此可见孙权对张昭的不满已到何等程度。但张昭性情直爽,敢于直言谏诤,所以君臣二人屡有冲突。
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降吴,孙权派使臣去辽东拜公孙渊为燕王 ,张昭疑渊无诚意,力谏,孙权大怒,按刀斥昭。张昭遂辞朝归家称病不出。不久,公孙渊果杀孙吴使臣,孙权悔之无及,亲至张昭家门外久候。张昭终被儿子扶出,“权载以还宫,深刻自责”。
公元236年,张昭以辅吴将军、娄侯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