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如何评价汤显祖的《牡丹亭》?

如何评价汤显祖的《牡丹亭》?

《斓房蛾术堂闻笔》载:“杭有女伶商小玲者,以色艺称,于《还魂记》尤擅场。尝有所属意,而势不得通,遂郁郁成疾。每作杜丽娘《寻梦》、《闹殇》诸剧,真若身其事者,缠绵凄婉,泪痕盈目。一日,演《寻梦》,唱至‘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盈盈界面,随声倚地。春香上视之,已气绝矣。”从中不难看出当时受众对《牡丹亭》的痴爱。

八十年代以来,《牡丹亭》更是在舞台上愈演愈热。1962年6月,湖南省郴州专区湘昆剧团改编演出了《牡丹亭》,该版本在吸收明代冯梦龙改本《风流梦》的基础上,融合了湘昆老艺人的演出本;1993年,上海昆剧团重排《牡丹亭》,融入了许多话剧元素,在表演、灯光、舞美、音乐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昆剧演出,也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应。

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之交,《牡丹亭》先后被三个国外导演搬演至国际舞台。1998年,美国导演彼得·谢勒(Peter.Sellars)导演了歌剧版《牡丹亭》;1999年,美裔华人陈士争执导了传奇版《牡丹亭》;2000年,美国导演Stephen.Kaplin和Kuang-yu联合导演了玩偶剧场版《牡丹亭》。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自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的昆曲艺术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昆曲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

从舞台演出情况足见《牡丹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