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茶叶贸易怎么兴起的? 爱问知识人

茶叶贸易怎么兴起的? 爱问知识人

茶叶贸易怎么兴起的?

榷茶和茶马互市,是中国宋、元、 明、清四个朝代“茶政”的两项主要内 容。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榷茶首 先出现于唐代,宋代时形成制度,后为历 代相沿袭,直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 代中叶才告消失。茶马交易也始于唐朝, 唐肃宗李亨至德至乾元年间( 756 ~ 760 年),驱马市茶,开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后成制于宋朝。
宋朝时,一方面为了增加国库收人, 另一方面为了革除茶叶自由贸易的种种弊 端,开始推行“茶叶官营官卖的榷茶制 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基本国 策。榷茶制度是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一项专 控制度,实质上也是一种茶叶税制。实行 榷茶制度,茶税已寓于其中,所以不再另 行设税。
北宋榷茶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园 户(山区种茶的农民)要生产茶叶,先向 附近的山场兑取“本钱”;茶叶采制以 后,以成茶折交“本钱”;余下来的茶 叶,不允许卖给其他人,而要全部出售给 山场,山场也就是代表官府的机构。这样,官府通过严密控制茶叶生产, 几乎完全垄断了茶叶资源,接下来就高价 批发给商人。
茶商也一改过去向产区农民 直接收购茶叶的做法,先向榷货务交付金 帛,然后凭券到榷货务货栈和指定的山场 兑取茶叶,然后再销往各地。官府和商人 构成了茶叶流通领域里的两大经营主体, 双方围绕茶利的瓜分,结成了既相互利用 又相互斗争的关系。崇宁以后,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虽然也实施过税茶或其他制度,但基 本上都仿效和沿用北宋的榷茶制度,直至 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清朝被 迫允许外商在中国腹地开厂设栈,榷茶制 度逐渐废除,最后为厘金和其他捐税所取 代。
中国封建社会“茶马互市”涉及到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在茶叶 经济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上,中 国内地茶叶多马匹少,而战争的主力为 骑兵,马匹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条 件,对统治者来说非常重要。北方和西北 少数民族地区则马匹多茶叶少,当地人多 嗜茶如粮,茶和粮食一样,是生活的必需 品,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之说。
因此,边茶贸易往往采用“以茶易 马”或“以马换茶”的交换形式。“茶马互 市”就是唐朝、宋朝、明朝在边境少数民 族地区实行的一种以茶易马的贸易制度。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当时 尚未形成制度。宋代时,契丹、西夏和女 真等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朝 廷需要钱购买马匹等战争物资。
由于西南 少数民族爱喝茶,而中原又盛产茶叶, 于是决定将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 官营”,在四川名山等地设置了 “茶马 司”,这是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 构。从此以后,政府明文规定以茶易马, “茶马互市”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贸易。宋朝确立茶马互市政策之后,在今 天的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广开马 市,大量换取吐蕃族、回纥族、党项族等少数民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
“茶马互市”除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 利收人解决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通过 茶马贸易,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另一方面“茶马互市”成了中央王朝与西 南少数民族联系的纽带。朝廷同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也便于集中力量 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宋代茶政严厉,于成都、秦州各置 榷茶买马司,其后为了保证边疆贸易的秩 序,朝廷还专门设立了提举茶事兼马政, 改称都大提举茶司。据《宋史•职官志》 记载,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 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茶马司设立后,南宋茶马互市的机构就相 对固定下来,主要有八个地方,包括四川 五场和甘肃三场。

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 南少数民族交易,所换得的马匹,大部分 用于劳役;甘肃三场则全部用来与西北少 数民族互市,所换得的马匹高大健壮,适 合做战马。以茶叶换战马,也是当时茶马 互市的重点所在。元朝时,朝廷不缺马 匹,废除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政策,边茶主 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