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请问佛教五欲六尘是那些?名闻利养应如何理解? 爱问知识人

请问佛教五欲六尘是那些?名闻利养应如何理解? 爱问知识人

五欲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佛法讲五蕴并不是五欲,故应问五蕴。六尘属于十八法界里的内容,就一并回答十八法界了。什么是五蕴?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蕴。色蕴:四大所成色身,谓有根身,具足五扶尘根、五胜义根。受蕴: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想蕴:见闻觉知中的了知性。行蕴:身行、口行、意行三种的行。识蕴:眼耳鼻舌身意识及意根(前七识)。色身最多只能存活一百多岁,还是要死掉、坏掉;受有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也是无常之法;觉知心能想,但当你睡着无梦时、闷绝时、入无想定时、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进入正死位时,想又断灭了;当你睡着无梦时,你的行蕴就断了;识蕴的七个识不能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也是有生有灭的法。
故《心经》说“五蕴皆空”。什么是十八界法?十八界法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六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形色的实物形体。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脑,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着前世名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是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着大脑来入母胎了。
意根在大乘佛法里又叫第七识末那识。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意根。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
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生出。由于十八界的法都是虚妄性,所以称为“空相”。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空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
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 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常、乐、我、净”的真我__真如佛性。正观居士 / 文发表时间:2004-9-28 11:06:50 佛学园地--初学园地 什么是六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其中法尘最难理解。有人提问:色声香味触法中的法尘,是如何解释?这法尘与内相分一样吗?根尘触,是意根触法尘,或指扶尘根触五色尘?。。。。。。。。。。。。。。答:色、声、香、味、触五尘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了别者,眼识等前五识所了别者皆是内相分,由于眼识等五识是属于八识心王,心非是物质之法,因此无法与外五尘相触,前五识生起时所了别之色等五尘,皆是由自心如来藏所显现,称此自心所现之相分为内相分。
前五识现起时,必定与意识俱起,于了别五尘境时,五识于最初刹那所了别者乃五尘之总相,例如色尘之青黄赤白、声尘之大小声等,亦即显色部份,而于后刹那所了别之形色、表色与无表色等要仔细了别之五尘相,则要透过意识于同时同境了别之,为了区别意识与五识所了别之不同,因此将意识所了别者称为法尘,此法尘仍然不离于五尘,除了修禅定者入二禅以外。
根尘触处生起眼等六识,函盖了扶尘根与五尘相触及意根与法尘相触 (欲界与色界) ,而六识之所以现起,要得意根于触法尘时生起作意,六识之种子方得由如来藏流注而出,意根虽触法尘不起作意时,例如眠熟、无想定或者入灭尽定时,则六识即不现起。
正藏 / 文发表时间:2004-7-9 9:00:35佛法正见--佛学园地  。。。。。。。。。。。。。。。。。。。。。。。。。。。。。。。。。。。。。。。。。。。。。。。。什么是名闻利养?名闻一般是指人的名声、名气等。
利养一般是指人的收入及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