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冬宫是哪国的建筑

冬宫是哪国的建筑

冬宫Winter Palace 俄罗斯故宫。位于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是沙皇的皇宫。初建于1754~1762年,1837年遭大火焚毁,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遭严重破坏,战后重修。由建筑家拉斯特列里设计 ,宫楼长28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
6万平方米。冬宫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冬宫每面各具特色,且内部设计和格调有统一要求。全宫共有厅室1057间,门1886座,窗1945个,楼梯117个。宫门面向广场,中央稍为突出,设三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内部装饰十分豪华,两厢是高大的大理石柱,长廊,巨型吊灯,屋顶壁画,雕像,屋顶花园等,使整个冬宫显得金碧辉煌,十分气派。
据统计,其宫壁镶嵌使用的石材就有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等七八种。并以包金、镀铜、装嵌水晶装潢,以雕塑、壁画、天花板画、木雕、金属雕、绣帷装饰,珠围绣裹,色彩缤纷。乔治大厅的 御座背后 ,有一幅俄国地图,上镶 4。5 万颗彩石。宫内回廊甬道,转折相通,花园苑囿,点缀其间,布局极为得体。
冬宫内珍玩收藏丰富,18世纪叶卡捷琳娜二世创建的奇珍楼,曾专门从德国购进225 幅名画,藏于楼中,被称为艾尔米塔什(隐宫)。1922年开始成立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冬宫还是一座记录历史重大事件的纪念性建筑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17年11月7 日起义群众攻下冬宫 ,在这里逮捕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各部长,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冬宫——从皇宫到艺术圣殿   在横跨涅瓦河的皇宫桥上面北而立,左前方是有金色尖顶直刺天穹的彼得保罗要塞,右岸则是仿佛绵延不尽的庞大建筑群——国家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在这里,不仅可以浏览各种风格的建筑杰作,遐思罗曼诺夫王朝的兴衰荣辱,而且能欣赏到世界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记得初抵圣彼得堡的那天早晨,汽车载着我们穿过涅瓦大街驶向圣彼得堡大学所在的瓦西里岛。街道两旁的各式建筑令我目不暇接、新奇不已。当汽车驶上一座大桥时,窗外绿黄相间的漂亮建筑进入视野,“是冬宫!”我激动得脱口而出。此后,我几乎每天都能看见这座昔日沙皇的皇宫,因为我就读的圣大与它隔河相望。
  其实,冬宫只是由五座建筑组成的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它以规模宏大、装饰丰富、气势雄伟成为俄罗斯帝国强大和皇权的象征,被公认为圣彼得堡最耀眼的巴罗克建筑。  作为皇宫的冬宫,最早于1710——1711年建在涅瓦河边,为荷兰风格的两层建筑。
1719——1721年,根据彼得一世的指令,在距原皇宫不远、今天艾尔米塔日剧院的地方修建了第二座冬宫,其形式明显受北欧建筑的影响。  18世纪中叶,俄罗斯建筑史上真正的巴罗克时代到来,以意大利人瓦托洛米奥·拉斯特雷利为杰出代表的建筑师在彼得堡及其郊外建造了许多经典建筑。
除冬宫外,斯莫尔尼修道院、彼得宫的大宫、皇村的叶卡捷林娜宫匀是他的大手笔。1716年,拉斯特轩利跟随作为著名雕塑家的父亲应彼得一世之邀来到刚刚兴建的圣彼得堡,从而有幸为施展自己的才华找到了绝好的机遇。1754年,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女皇聘请格拉斯特雷利建造一座新皇宫。
然而就在宫殿即将完工之时她撒手西去。翌年即1762年,刚刚即位的彼得三世携妻——不久就推翻夫皇的叶卡捷林娜二世——迁入新落成的冬宫。  尽管这座建筑庞然巨大,但表面色彩和丰富的雕塑赋予它非同寻常的雅致:浅墨绿色基调配以砂岩黄;无数的白色壁柱排列得疏密有致不仅使数百米长的建筑丝毫不显单调,而且极富表现力;窗户上的镀金饰框和房顶柱形栏杆上的雕像、装饰花瓶,则从整体上加强了华丽的效果。
宫殿呈封闭的长方形,中间形成一个宽大的内院。建筑师从具体情况出发,将每个立面设计成不同的式样。面向涅瓦河的西北面没有明显的凸缘,从河上观,仿佛连绵不断的双层柱廊。面向冬宫广场的西南面为正面,中央被华丽的凸轩分割成三个拱门。  虽然拉斯特雷利的设计几乎毫无改变地保留至今,然而宫殿内部却历经数次改建,只有富丽堂皇的约旦(主)楼梯和大教学部分装饰仍属拉斯特雷利的原作。
约旦楼梯巴罗克式的戏剧效果充分显示出天才建筑师的丰富想象力,反映了拉斯特轩利的设计特点:整体造型优美,雕刻装饰丰富,色彩绚丽明快,图案精巧奇异。  1762年叶卡捷林娜二世登基不久,拉斯特雷利即被迫提出辞呈,因为这位建筑师的创作风格不合新女皇的口味。
古典主义的代表尤·费尔腾、让·瓦兰-德拉莫特、阿·里纳尔迪等几位欧洲建筑师对宫殿内部继续进行装饰并对原设计做了一系列改变。18世纪70——80年代,伊·斯塔罗夫、乔治·克瓦连吉又对内部做了改建。  被称为冬宫“心脏”的格奥尔吉厅(又称大御座厅)由克瓦连吉设计,是冬宫内最完美的装饰之一。
克瓦连吉接手这项工程时,拉斯特雷利的设计尚未完全峻工,由于叶卡捷林娜二世认为巴罗克新颖别致的奢华已然过时,与启蒙时代的纯理性思想格格不入,于是御座厅被建成严谨的古典主义形式。然而1837年12月17——19日的大火几乎将冬宫内装饰化为灰烬,万幸的是,所有造刑艺术品、器具和其他珍贵财产得以抢救出来,不过,克瓦连吉的杰作未能幸免。
当时在位的尼古拉一世下令要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重建。产自意大利的卡拉拉大理石赋予大厅非同寻常的庄严感,塑有常胜将军格奥尔吉形象的大理石浮雕庇护着置于其下方的御座。天花板装饰着镀金图案,由16种颜色珍稀木材镶拼的地板具有同样的花纹,形成上下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沙俄皇室的所有官方事件都与这座气势恢弘的大厅有关。  彼得厅(又称小御座厅)是为永久纪念俄罗斯帝国的缔造者彼得一世而建的。它由法籍建筑师奥古斯特·蒙费兰于1833年设计,1837年大火后由瓦西里·斯塔索夫依原样重建。厅内带有寓意性构图的《彼得一世与弥涅尔瓦》(罗马神话中的艺术女神,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一样被尊为司战争和代表国家智慧的女神——作者注)画像是这里的主要装饰。
这位俄国第一位沙皇的标志物组成部分——“彼得大帝”的花体字、皇冠、双头鹰——装饰着大厅。厅内御座为历史遗宝,木制基座上镶嵌着镀金银,椅背用银线锈着俄国国徽。  如果说冬宫的主要厅室在1837年的大火后经修复基本再现了初始的建筑风貌,那么面向冬宫广场、海军部大厦和部分涅瓦河的生活区,在19世纪下半叶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改建后,只有部分保留了最初的样子。
其中以孔雀石客厅——用孔雀石装饰的惟一保留完整的生活用厅——的艺术价值最为珍贵。它是尼古拉一世的妻子亚历山大·费奥多罗夫娜皇后的会客厅,由阿·布留洛夫设计。厅内八根立柱和同样数量的壁柱以及两个壁炉均由孔雀石制成,并采用了复杂的“俄罗斯马赛克”技术。
鲜绿色的孔雀石与天花板和柱冠上华丽的镀金装饰图案交相辉映,产生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1917年11月7日夜,正在这里开会的临时政府的部长们面对攻入冬宫的士兵束手就擒。  从18世纪60年代起,彼得堡的建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巴罗克风格逐渐被古典主义取代。
古希腊罗马建筑的严谨简洁、雄伟庄严,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确定了彼得堡乃至俄罗斯建筑的特点。在这一时期,紧邻冬宫沿着涅瓦河岸兴建起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群——小艾尔米塔日、大(旧)艾尔米塔日、艾尔米塔日剧院。  1864年,叶卡捷林娜二世决定在冬宫旁修建一座带小型展厅的建筑来存放其个人收藏的艺术品。
四年之后,这座不大然而十分舒适的早期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便成为供皇室休息、举办小型演出和友好接待的场所。叶卡捷林娜二世称这为“我的小艾尔米塔日”(艾尔米塔日——源于法语,意为“隐居之所”、“幽静之地”)。两个天才建筑师让·瓦兰-德拉莫特和尤·费尔腾在高大拱顶上建了一座美妙的空中花园,里面辟有花坛、草坪和小径,装饰着雕塑。
随着女皇藏品的不断增加,1783年——1787年又紧挨小艾尔米塔日修建了外表相当朴素的大艾尔米塔日,后称旧艾尔米塔日。  1783年,叶卡捷林娜二世签署命令建造一座剧院。时隔四年,一条极富表现力的威尼斯式拱廊横架冬运河上方,将艾尔米塔日剧院与大艾尔米塔日、小艾尔米塔日连为一体。
尽管它们与冬宫的风格异样,但从总体上与之浑然一体。艾尔米塔日剧院和谐清晰的轮廓不仅使它巧妙地融入冬宫河沿的建筑群中,而且分外醒目。这座出自乔治·克瓦连吉之手的古典主义杰作被认为是俄国乃至欧洲最完美的宫廷剧院之一。建筑师借鉴了古罗马剧场的构造,用半圆形露天剧场的形式布置内部空间,以特有的韵律感设计了舞台正面入口和观众席,用科林斯式半圆柱和壁龛装饰半圆墙体,壁龛内侧装饰着阿波罗和九位缪斯神雕像。
18——20世纪初,众多俄国和欧洲歌剧及芭蕾舞演员在此登台,成为俄国宫廷的传统活动。如今,这里仍然是圣彼得堡的重要舞台。  至此,叶卡捷林娜二世文明时代,在冬宫附近沿涅瓦河岸向东北延伸,形成了尔后统称为艾尔米塔日的建筑群。  历史进入19世纪,又一座艾尔米塔日建筑诞生。
执政的尼古拉二世意识到必须有一座建筑专门用来收藏散存于首都许多宫殿的皇家艺术瑰宝。1839年,他决定在小艾尔米塔日以东紧邻冬运河的地方建一座博物馆建筑,1852年竣工后被称为新艾尔米塔日。来自巴伐利亚的宫廷建筑师L·克伦采应邀设计了俄罗斯第一座博物馆建筑。
他采用了古希腊建筑式样,建筑正面中央的柱廊十分抢眼,由10尊花岗岩男像柱装饰。这种被称为新希腊派的风格晚些时候逐渐流行。建筑内部则反映了古典主义向折中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因尼古拉二世要求“皇家博物馆”必须与皇宫构成统一的整体,这就决定了其内部装饰与冬宫相比毫不逊色。
  圣彼得堡市中心这片庞大的建筑群,不仅因风格多样的建筑经典闻名于世,而且以人类文化艺术广博而稀有的收藏成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这里的藏品多达近300万件,350多个展厅和储藏库珍藏着1。6万幅油画、60万幅线条画、1。2万尊雕塑和25万件实用艺术品,以及60万件考古文物和100万枚古钱币。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在每个展品前站上3分钟,看完所有的展品需要16年!  作为博物馆,艾尔米塔日的历史从1764年算起。是年,叶卡捷林娜二世从普鲁士商人约翰·戈茨科夫斯基手里购得225幅西欧艺术家的绘画,这批作品为艾尔米塔日画廊的建立奠定的基础。
此后,女皇遣在全欧洲为她寻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艾尔米塔日藏品的数量迅速增长,到1774年已达2000幅左右。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藏品能与维也纳和巴黎王室的藏品相媲美,沽名钓誉的叶卡捷林娜二世特聘了几位才智卓越的贤人担任自己的艺术顾问和经纪人,其中包括法国哲学家狄德罗。
他在1773年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荣誉院士。正是由于锹德罗的得力相助,艾尔米塔日才拥有了一批17——18世纪法国最优秀的绘画作品。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继任者们使宫廷的艺术藏品不断增长,直至十月革命的到来。  叶卡捷林娜时代,艺术品存放在冬宫部分厅室和专门修建的小艾尔米塔日和大艾尔米塔日。
1852年起部分展厅对外开放,不过只有名流显贵、外国旅游者、美术学院的师生凭专门的许可证才能欣赏到这些艺术珍品。1917年11月12日,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法令,宣布冬宫与艾尔米塔日一起成为国家博物馆。  作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艾尔米塔日收藏了大量原始时代和古代东方、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东、西欧的文化艺术珍品、有考古和艺术价值的亚洲古文物、8——19世纪的俄国文物等。
在这座世界文化的宝库里,既有西徐亚人的古墓葬品和伊朗萨萨尼德银器、波斯地毯和中国瓷器、古埃及雕塑和拜占庭圣像,也有各国古代钱币和兵器以及珠宝饰品等。但艾尔米塔日最著名的藏品首推西欧艺术品,而其中尤以15——20世纪的法国艺术最重要、最完整。它占据冬宫约50个展厅,基本上涵盖了法国艺术所有的风格和流派,是法兰西本土以外最丰厚的收藏。
它包括体现品位和奢华的实用艺术品,如塞夫勒的成套瓷器、无绒羊毛风景壁毯、洛可可风格的精美家具、造型奇巧的金银铜制品。它们反映了法国文化的光辉成就。而19——20世纪初法国绘画艺术的所有流派——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的作品均可在此观到。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洲艺术的主要流派——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在艾尔米塔日的藏品,被公认为世界最佳馆藏之一。莫奈、雷诺阿、德加、皮萨罗等人从日常生活获取印象,使风景画获得了新生。塞尚、凡高、高更三人作为孤独的反判者,摈弃印象主义,开创了自己的绘画技法,因此被称为后期印象派画家。
马蒂斯和毕加索的数十幅优秀作品也珍存于冬宫的三层展厅。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如此巨大,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大馆不以收藏意大利大师的作品为荣。达·芬奇和拉斐尔的圣母图、乔尔乔内、提香的绘画以及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为艾尔米塔日的骄傲。
意大利14——16世纪的丰富展品占据了旧艾尔米塔日的整个主层,而有馆中馆之称的新艾尔米塔日则展现出统一的全球文化,丰富多彩的题材和艺术形式在此导演和谐地并存。建于1783——1792年的拉斐尔敞廊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拉斐尔及其学生创作的梵蒂冈壁画今天已几乎全部遗失,但绝妙的复制品在新艾尔米塔日的内部装饰中找到了最恰当的位置。
  欧洲另两个强大的艺术中心——17世纪初诞生的佛拉芒和荷兰画派的作品,在新艾尔米塔日的展厅中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均堪称独一无二。这里有42幅佛拉芒的代表人物鲁本斯的作品;荷兰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体现在化勃朗的创作中,艾尔米塔日拥有其无价的作品,24幅杰作反映了其戏剧性创作生涯的所有时期。
  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国的作品虽然远不如法国,但其优秀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和实用艺术品足以使人了解这些国家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艾尔米塔日一层各厅展示着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艺术。在古希腊画廊风格的锹奥尼索斯厅,古希腊大理石雕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展厅的名字来自创作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雕像。
尤皮特厅则珍藏着古罗马雕塑珍品,公元前一世纪的巨型雕塑尤皮特神因规模宠大而令人赞叹不已。  艾尔米塔日,对每一个喜爱它的人都是取之不尽的艺术之源。在这座人类历史长河中由无数天才筑起的艺术圣殿里,你可以浏览绘画和雕塑,也可以欣赏地板和天花板,可以品味细节也可以匆匆直奔最著名和最珍贵的地方,甚至能凭窗眺望世上独一无二的景致:涅瓦河对岸的彼得保罗要塞、瓦西里岛岬角、海军部大厦和冬宫广场……由冬宫、近卫军总部大楼、中间开有凯旋门的弧形总参谋部大厦、俄罗斯帝国风格的海军部大厦围成一个近于三角形的广场,广场中央耸立着用整块花岗岩制作的象征胜利和荣誉的亚历山大纪念柱,它们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建筑群,构成圣彼得堡最壮观、最杰出的人文景观,是北方之都的历史中心之中心。
  从冬宫到艾尔米塔日,近两个半世纪以来,坐落于圣彼得堡市中心的这组气势宏伟的建筑群,成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和保护地。尽管本世纪20——30年代艾尔米塔日的许多艺术品被人在西欧市场拍卖,但其藏品的极大丰厚仍足以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世界级博物馆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