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马氏回族与马”氏汉族是否同宗同源?是,信仰为什么不一样?不 爱问知识人

“马氏回族与马”氏汉族是否同宗同源?是,信仰为什么不一样?不 爱问知识人

是,信仰为什么不一样?不是,又为什么同一个姓?

回族马氏 回族中的马姓最为多,故有着“十个回回九个马”之说。 马姓主要来自祖名(经名)首音。如“我教之马,则多为阿拉伯人名之译音。首音,均可以马字译也。”(《滇南丛话》)“‘马’是第一音节的音译,原来是人名,”(《回族人物志;明代》)后来就成了中国姓氏了。
这也就是“以名为姓”的演化过程。在穆斯林当中,取尊贵的圣名穆罕默德为经名者最为多,且圣名在中国历史上又曾被“一名多译”(马罕默德、马哈迈德、马哈马、马合麻、马哈木、马哈默等),故姓马的也就多了。再有,穆萨等一些带有M字头的经名,在翻译时,也在向“马”靠近,如将其译成“马沙”等。
马姓,除取祖名(经名)的首音外,还有许多是取自中后部的“马”。如乌马儿、亦思马因、哲马鲁丁、默里马合麻之后裔取中间的“马”,阿合马之后裔取后部的“马”。还有,即便是祖名(经名)中没有“马”,也因谐音关系,取了马姓。如“吉雅漠低音,字元德,漠音与马同,故名马元德”。
(《回教民族说》)又如清代内务府回回玛苏哈,便以“玛”音而改马姓。回族中的马姓,还有一些是因各种原因改作马姓的。据云南《保氏宗谱》称:“有因世变逃避于蛮夷间者。有改姓马氏者。”也‘有从母之故,改姓马者。”又如寻甸马氏《族谱》载:“始祖姓纳,南京应天府籍……至二世祖,于明弘治年始就寻甸而卜居焉。
改姓马。”明成祖永乐年间,敕封武德将军、咸宁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的赛哈智(赛典赤七世孙),“后辞职隐居滇西,改姓马氏。”(《中国回族大辞典》)在“ 1949年前,有一位为中国朝圣者作引导工作的阿拉伯人,名‘代理理’,来青海经商,在西宁娶回民女为妻,生一子二女,因回民多属马姓,当时青海的统治者也姓马,故给子女冠以马姓……彼之子女现仍居西宁。
”(《回回姓氏考》这些“同姓不同宗”的马姓,极大地丰富了回族马姓的来源。在回族马姓中,也汇入了一些兄弟民族的马姓。如金代时任凤翔府路(现今分别属陕甘宁地区)兵马都总管判官的维吾尔人马庆祥(原名习礼吉思)的曾孙“马祖常在元初定居并葬于潢川县小南海,其后代成为回族,今潢川县马明远先生(74岁)是马祖常第二十七代孙,他讲马家世代与回族陈姓联姻,认为马家很早就是回族了,这是河南维吾尔人融合于回族中的又一例证。
”(《中国回族;河南回族》)回族中的马姓,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赐姓。如明洪武元年(1368年)西域鲁密国(今伊斯坦布尔)人马德路丁受太祖之聘入中国,授职为回回司天监监正,“两个儿子也随父亲在监内任职。又踢姓马,封回回大师”。《宋元以来的中国穆斯林天文学家》)又如“定亦德,西域回回,太祖洪武中入附居北京,因姓马,名信”。
(《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西域回回亦刺思马麻历功进都督佥事,“赐姓马,名政。”《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瓦刺回回皮儿马黑麻,“上赐皮儿马黑麻曰‘马克顺’。”(《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据《怀宁马氏宗谱;志尚公牟言》载:“吾族系出西域鲁穆。
始祖讳系鲁穆文字,汉译马依泽公,遂以马授姓。宋太祖建极,初召修历,公精历学,建隆二年,应召入中国,修天文。”在中国,怀宁马氏年代久远,分布较广,已成大家族,其后裔历宋、元、明、清至今,人才辈出,“今已传至四十代,人口遍布全国各省及港台地区,海外美、日、新、比诸国亦有族裔,为中国回族重要家族之一。
”(《中国回族大词典》)马姓在中国回族中所占比例较大,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汉族马氏「马」源出 ; 一﹕出自「嬴」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赵国大将赵奢因战公,受封于马服(河南邯郸),称为马服君。
其后有马服氏,简为马氏。 二 ﹕据《金史》所载,西域人马庆祥,入居临洮狄道,逐以马为氏。 三 ﹕据《元史》所载,元之月乃和,以祖为金国马步指挥使,因改姓马。名祖常。  家族名人马援 (前14~49) 字文渊,东汉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
初依隗嚣,后归光武,拜伏波将军,平交趾。援曾有「大丈夫老当益壮」及「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等语。世称「马伏波」。马超 字孟起,茂陵人。勇冠西凉,乃凉州太守马腾之子,后因其父被曹操杀死,遂起二十万兵伐洛阳报父仇。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事败后投靠张鲁。
曾与张飞在葭萌关大战三日三夜,其后加入刘备军,成为五虎将之一。马谡(190~228)三国时蜀臣,马良之弟,才气过人,好论军计,尝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诸葛亮深加器重,后与魏将张合战于街亭,为合所败,下狱而死,亮为之流涕。地望分布甘肃扶风郡,山西平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