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帮手翻译一下(北史).明元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常授帝经书? 爱问知识人

帮手翻译一下(北史).明元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常授帝经书? 爱问知识人

帮手翻译一下 (北史).明元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常授帝经书,每至郊祀,父子并乘轩轺,时人荣之.明元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筮吉凶,参观天文,考定疑惑.浩总核天人之际,举其纲纪者,数家多有应验.恒与军国大谋,甚为宠密.时有兔在后宫,检无从得入,帝令浩推之.浩以为当有邻国贡嫔嫱者.明年,姚兴果献女.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坦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云:国家当都邺,大乐五十年.”劝帝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帝以问浩.浩曰:“非长久策也.东州之人,常谓国家居广漠之地,人畜无算,号称牛毛之众.今留守旧都,分家南徙,恐不满诸州之地.参居郡县,处榛林之下,不便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则百姓意阻.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屈丐及蠕蠕必提挈而来.云中、平城则有危殆之事,阻隔恒、代,千里之际,须欲救援,赴之甚难.如此,则声实俱损矣.今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燿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百姓见之,望尘震伏.此是国家威制诸夏之长策也.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帝深然之.复使中贵人问浩曰:“今既无以至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浩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若秋无年,愿更图也.但不可迁都.”帝於是分人诣山东三州就食,出仓谷以禀之.中文翻译.不是英文谢谢

明元帝初年,被任命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时常传授经书给皇帝,每到祭祀时,父子都乘坐小车,当时人很羡慕。明元帝喜好阴阳术数,听到崔浩讲说《周易》和《洪范》五行,认为他讲得好。便命令他占卜吉凶,参加观察天象,考定疑难的事。崔浩综考天人关系,标举大纲。
所作决断,多有应证。常参与军队国家大事的谋划,很被宠信。当时有只兔子在后宫中,不知从何处进入,皇帝命崔浩推算,崔浩以为将有邻国进献宫女。第二年,姚兴果然献女。
神瑞二年,秋天谷物歉收,太史令王亮、苏坦通过华阴公主等人说:“谶书上讲:国家应定都在邺城,将国泰民安五十年。
”劝说皇帝迁都到邺城,可救今年的饥荒。皇帝就这事询问崔浩。崔浩说:“这不是长久之计。东邻州郡的人,经常以为国家居住在广袤的土地上,民众牲畜无法计算,称为牛毛般的人群。现在留守旧都城,分出家庭向南迁移,恐怕不能填满各州的土地。杂居在郡县中,处於丛林之下,不习惯水土,遭疾病瘟疫死伤,情形显现暴露,百姓的心意就疑惑。
四方听说后,就有轻视欺侮的想法,屈丐和蠕蠕必定联合而来。云中、平城就有危险的事,其间阻隔着恒山、代谷,千里之间,必须要救援,奔赴是很困难的。如此,就声名实力都受损失了。现在居住在北方,假使山东有变故,轻装的骑兵南向出动,炫耀声威於原野之中,谁人知道多少?百姓看见他们,望到骑兵就震惊伏地。
这是国家制服华夏的长远计策。到了春天草木生长,乳酪将生产,加之有野菜瓜果,足以维持到来年秋天。到那时如得到中等年成,事情就成功了。”皇帝很同意他的意见。又派宦官询问崔浩说:“现在既然无法等到来年秋天,或许明年又不丰收,该怎麽办?”崔浩说:“可挑选贫穷户,到各州就地谋食。
如果来年秋天无收成,希望再作打算。只是不可以迁都。”皇帝於是分派饥民到山东三州谋食,放出粮仓的粮食来供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