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豫章书院办学资格将被注销,部分家长依然坚决支持办学,你怎么看?

豫章书院办学资格将被注销,部分家长依然坚决支持办学,你怎么看?

豫章书院孩子家长不同意孩子维权

先放一张前几天的新闻图。

豫章书院学生家长依然支持学校却不支持学生,背后还是家庭教育问题。

《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过一位曾被送去豫章的24岁男孩的家庭情况,笔者是眼眶湿润地看完这个片子的。

部分视频截图

前有杨永信,后有豫章,相信此时此刻此类事件依然在中国发生。

这听起来多么惊悚。

这让笔者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还存在那么多'豫章书院'并且家长站在书院一边,是不是因为那些家长的思想尚未开化?”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家长和书院的交易,就没有被伤害的一个个孩子的心,是也不是?

中国现在的教育机构铺天盖地,家长大把大把地往里扔钱,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要空手套白狼,不劳而获。都想不费心力,都想把孩子往学校一扔就让老师还一个明媚懂事的孝子。特别想问问这些家长,难道你们的父母告诉你们,爱是可以凭空而来不用回应的吗?

哦,忘记了,你们的父母是告诉你们了,“棍棒底下出孝子”。

24岁男子的父亲如是说

可打了那么多年了,孝子,盼到了吗?

笔者很想知道,是怎样的无知让你们认为自己的小孩生来就是恶魔,生来就是为了折磨你们的呢?又是怎样更庞大的无知让你们相信消逝千年的孔子能够让你们的小孩浪子回头呢?你们真的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正常的机构能够快速打磨人性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吗?存在的话叫上笔者,笔者也想看看这个世界上除了监狱以外什么地方是可以快速让一个人发自内心变得善良的。

可是人,就不可能完全善良的对吗?看看你们自己,为了自己安稳强行把孩子送走时的样子,狂妄地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孩子时面目狰狞的样子,顽固地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教条主义是永远正确光明道路的样子……看看自己每一个这些时刻的样子,你们,善良吗?

男孩问他的小姨

男孩的母亲说

孩子亲人依然坚定立场

视频里24岁的大男孩,一个自由人。没有杀人,没有放火,思维清晰,口齿清楚。来看看他的陈述:

男孩对家人说

男孩据理力争

这样三观正常的孩子,如何成了你们口中毫无优处只知闯祸不知感恩的混蛋了呢?

男孩的母亲站在道德制高点问他:“父母打小孩犯法吗?”

男孩的母亲问他

笔者想告诉她,是犯法的。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已经颁布,他们的所作所为均属违法范畴。

反家暴法

作为看客,笔者深深地为这个男孩感到“可惜”,他的性格已经在二十年左右的家暴中变得扭曲,而且大有更扭曲的趋势。他的性格和大多数24岁的正常成年人大相径庭,从他崇拜美国欧洲所谓很“自由主义”的教育方式就可以看出,心理年龄不会大于十六七岁。如果将来有一天他轻生了,笔者一定不会觉得惊奇。

轻生,那是理所应当的选择。绝望总是比任何情绪都要致命。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对这种感觉感同身受,所以也没有必要表达,何况,真正极致的感受是多么老练的文笔都表达不出来的。

但是很欣慰,他还是会笑的。

男孩在得到小姨一句肯定的回答后笑了

笔者相信他一定有无数次心如死灰的瞬间,可是他依然对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的其他人报以平和的言语、和善的笑容。

他令笔者想到一句话:“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这是无限大的难得。

记者来了,笔者相信他有重燃过希望的。

此刻,也许他正站在窗户边上,吹着凉风,看着远处暖色调的城市光,希冀着看到他悲惨经历的网民们为他发声,让他那卫道者角色的父亲受到谴责,接着大彻大悟,哪天心血来潮痛改前非,说不定就能放他一条生路。

从此天高海阔,浴火重生了。

但现在的他,令笔者深深怀疑,他是否还有重新飞翔的勇气和力量。

他没有理想了,但笔者相信他曾经有过的。

他一定有过很喜欢做的事情,或者很喜欢的姑娘。他提过不止一次“如果我以后有小孩,我一定不会打他,一定不会送他去豫章那样的地方。”

独自面对记者时男孩袒露心声

笔者很替他高兴。

他还是想活下去,活到娶妻生子,活到做父亲和做好父亲。

反观他父亲面对同样被家暴的看法,高下立现了。

孩子都知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大部分人不会知道,踏过炼狱的人想要活下去,是多么勇敢多么伟大,又多么值得人们敬佩。所以无论他以后能不能飞出那扇窗户,只要他活着,就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棒的事情。

笔者的朋友有过和他相似的经历,谈起这件事时,她说:“向死而生,才更能明白生的真谛。我最黑暗时光里最喜欢的话,送给这位哥哥。希望他像我一样幸运地走出来,并且更好地走下去。”

笔者的朋友没有被送去过豫章书院,相对男孩来讲,她的情况要好很多。她不过是一个应试教育底下离经叛道的孩子,不愿意与“考试机器”“同流合污”而被世人厌弃,有时又被莫名其妙地打骂。

但直到现在,年幼时所有不被人理解的委屈到多年后的今天,也是不能提的。每每回忆起当年的一幕一幕,眼泪会落,心脏会痛。

但是很幸运,她现在和父母的关系很好,像朋友一样。但不好意思,她,无法作为举例论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论据。

第一,她和父母的关系开始缓和是从她父亲向她发誓再也不打她以后。这是她们这段关系从濒死到复生的关键转折点。没有她父亲的“停止家暴”,就没有现在他们引以为傲的好女儿。

第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恶劣最大的根源是心结。这需要其中一方主动争取,另一方愿意倾听。主攻者需要找到对方心理底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突破它,你们的关系一定会有质的变化。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考虑问题,孩子去改正自己的缺点,父母去改正自己的“迂腐”观点,各退一步,没有海阔天空,也会迎来希望。有希望,一切就都有意义。

第三,家长该去拓展自己的眼界。人不能永远待在自己的生活圈,长此以往,你会认为自己生活圈的三观是对的,你这样极端是没有错的。可是世界那么大,事实上与你不同想法的大有人在。不妨使用大众媒介或者与不同圈子的人接触接触,去听听和孩子意见相似的观点,去仔细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不是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如果你落后了,你的孩子给你带来的所有的生气愤恨都是你应得的代价啊不是吗?

男孩对家暴的感受

我很喜欢我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选择付出代价。”你想要这个,就必定要舍弃那个。你想要孩子乖巧,你就要舍弃自己的顽固迂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最后说一嘴家暴对我朋友的影响吧,最大的影响就是教给了她“仇恨”,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她性格中很大一部分的劣根性追根溯源都是从原生家庭里来,笔者相信她的父母总有一天会觉得遗憾,让“心事重重”植在她的根骨里,重要的是令她现在很难感知快乐。

笔者的另一位朋友,和她截然相反,她幼幼时是学校的“小霸王”,老师恨不得天天让她请家长。她只跟父母说了一句话:“你们只要相信,你们的女儿不是蛮不讲理的人,而我也一定不是先动手的那一个。”而她的父母也从没怀疑过她,奉行的只有一个准则:“孩子是用来疼的,不是用来对付的。”他们从来只是表面上骂几句,背后永远是站在她身边的。长大后的她非但没有变成女流氓、女混混,反而贴心孝顺又懂事,每年双十一抢购时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帮她父母买点什么,虽然她还只是个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穷学生。

不是说这种相处模式对所有家庭都有用,只是说如果双方都能做到将心比心,相信结果是向好的。

所以,“以暴制暴”绝对不是什么好办法。请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停止暴力或者停止纵容第三方对你的孩子使用暴力,不要成为学校磨灭你孩子爱人之心的助力者!否则,今天他们只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你们怎么确定明天他们就不会伤害了你们或者伤害无辜的人呢?

请敬畏因果。苍天,能饶得过谁呢?

(点个赞再走吧,愿每个家庭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