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沉默的羔羊》电影表达了什么?

《沉默的羔羊》电影表达了什么?

“勇敢的克拉丽斯,如果有一天你的羔羊停止了尖叫,你会来告诉我吗?

电影中的史黛丽在幼年时期寄人篱下,在一个清晨被待宰羔羊的尖叫声惊醒。她试图拯救它们,抱起其中一只拔腿就逃,可结果却是她被送往孤儿院,那只羔羊也遭屠宰。从此这个回忆便成为了史黛丽的梦魇,她“常常在黑暗中惊醒,听到羔羊在惨叫”。

其实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只尖叫的羔羊。对于史黛丽来讲,那只尖叫的羔羊是幼年时期的童年阴影,是被无依无靠的童年伤痕,是作为一名警察的父亲的在任务中死亡,是那只嚎叫着依然被宰杀的羔羊。

这只羔羊会永远的留在我的记忆里,生命里,和每一次的岁月流转和更迭里,会深入我么的骨髓,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这只羔羊,它总会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袭击,让你无法安宁。但区别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只尖叫的羔羊,而不是每个人都会成长为同样的模样。

史黛丽由于那只尖叫的羔羊,他变成了一个警察,成为了一名FBI,她冷静、克制。干练,这一切都和她童年时期的父亲死亡分不开,她没能够拯救自己的父亲,就像她没能拯救那只羔羊,这是一种补偿,更是一种自我救赎,他把对于父亲和羔羊的感情移情到别的事物身上,这在汉尼拔的话里说得很明显:“你相信如果把凯瑟琳救了出来可以令它们停止尖叫是吗?

但有的人则不同,电影的除了史黛丽和汉尼拔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频率十分之高的名字——野牛比尔。

野牛比尔幼年时时常遭受继母的虐待,他逐渐讨厌自己的性别,进而想去做变性手术,不幸的是,三家医院都拒绝了他。他绝望无助也不知所措。这是野牛比尔心中的尖叫的羔羊,他永远无法忘记,也同样会在黑夜时候尖叫着,让他无法安心入睡。

于是野牛比尔变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变态杀人魔。在绝望当中,野牛比尔开始产生性变态的心理,杀害多名年轻女性,剥下她们的皮为自己缝制衣服并且事后在被害女子的嘴里, 放上一只昆虫蛹的标本。

你看啊,在野牛比尔的心中,那只羔羊一直都在尖叫,从未停歇,并指导着野牛比尔的一切行动,使其成为曾经的伤害的傀儡和木偶。控制比尔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是那一只在黑夜里不断尖叫的羔羊。

至于汉尼拔,他心中也有自己的尖叫的羔羊,不同的是,汉尼拔似乎超脱了所谓的执念和阴影,他拥有着一种高深莫测的智慧,以及可以看穿一切的虚空而又如漩涡一般让人深陷其中的眼神,他更是精神控制力绝佳的男人,似乎已经超脱了一切人类劣根性的局限。他崇尚理性,智力,欣赏古典文学和音乐,在他被关在笼子里时他沾着红酒,播放着哥德堡变奏,优雅的完成了自己的杀戮,而巴赫的音乐是公认最具理性的。

也许他心中的羔羊在已经不在尖叫,他的存在是超然脱俗的,他像是一个艺术家,儒雅,英俊,谈吐高级,追求着自己的终极篇章。

三者的区别在于对于这个尖叫的羔羊的态度,每个人都心里都有一只尖叫的羔羊,他一尖叫便会唤醒心中的伤痛,不揭开则罢,一揭开就鲜血淋漓,疼痛不已,它会变成凶猛的野兽,让你面目全非,它能让你变成史黛丽,也能让你变成野牛比尔,然而,这些伤,是不能掩盖,必须揭开来,用勇敢用仅存的爱去对面这一切。保持希望,一直奔跑在路上,就像电影中的史黛丽一样,她总是在奔跑,总是在前进,而电影最后的成功的救出议员的女儿,也完成了史黛丽的自我救赎,尖叫的羔羊变成沉默,她用自己的努力治愈了一切。

而“野牛比尔”把自我放逐到社会边缘,最终以飞蛾扑火式的悲剧收场。

电影所表达的东西很简单,无论是汉尼拔、史黛丽还是野牛比尔,或是现实中的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

你会走向阳光,还是迈入黑暗,你会不断奔跑,还是坠入深渊。

那只时不时尖叫的羔羊,会沉默吗?还是变成洪水猛兽?一切都掌握在你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