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荀彧之死背后的真实原因(历史最佳创业团队蜀汉政权为什么吸引人?)

荀彧之死背后的真实原因(历史最佳创业团队蜀汉政权为什么吸引人?)

建安十六年(211)十二月,曹操回军邺城,留夏侯渊镇守长安。

212年正月,曹操回到邺城,献帝特批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之后,曹操逐步开始了篡汉进程,想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

西汉加九锡的那位最后干了什么事大家都知道。

二把手荀彧不得不出面了,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心不能平”,为啥呢,他一直以为起兵后最重要的合伙人是占他一边的。

而且曹操对荀彧一直是不停的笼络:

204年,曹操拿下邺城,大肆封赏时,荀彧就得封万岁亭侯,封邑千户,位列所有功臣之首。

207年,再论功大行赏时,依然增封千户,位列功臣之首。

随后又连续十多次的要让荀彧进位三公,荀彧就是不同意。(太祖欲表彧为三公,彧使荀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

为了加固两家关系,曹操还将闺女嫁给了荀彧长子荀惲。

但是在原则性的立场上,两人终于还是出现了裂缝!

荀彧的梦想,是匡扶汉室,是再造大汉,曹操可以独揽大权,当权臣,但是汉室不可颠覆!

荀彧的表态让曹操集团出现了重大分歧。

荀彧不仅谋略超群,给曹操的创业之路做出了数次现象级的贡献,

1、吕布叛乱时保全兖州三城

2、力主迎回献帝

3、建议曹操南下荆州时,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

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

1、曹操和吕布对峙期间,一度曾想去徐州打刘备,被荀彧制止

2、官渡差点顶不住要退守许昌时,又是荀彧写信鼓励才坚持到战局的逆转

3、击垮袁绍后曹操又想南下,还是在荀彧的劝阻下才统一了河北。

更重要的是他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随便举一个例子吧,荀彧推荐的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在河东郡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任十六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正是依靠河东郡的强大物资保障,曹操才打赢了关中之战,具体移步这篇:关中战马超:兵法大家曹操是如何轻松击破凉州十万联军?

这些人现在不是封疆大吏就是占据了中央的关键岗位,荀彧的表态,使得很多人开始了观望。

此时凉州的马超再次卷土重来,曹操也无动于心,他必须先解决内部这个裂痕。

虽然曹操本人没有再次亲征凉州,但是短短一年时间,凉州的局势就峰回路转,马超居然南逃汉中,这就要归功于一位当时不起眼的小人物:杨阜。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马超潼关之战失败不久,就迅速兼并陇上诸郡县(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凉州治所冀城。

图片

制作这张图花费了6个小时,期间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地图,还是有点含金量的哈。一直看文章的朋友应该有个感觉,地图很多!大部分都是手工自制,为什么呢?

不知道喜欢看历史的朋友有没有这么一个感受:每次看军事战役部分时,就很困扰,没有地图很不直观,也无法理解当时对战双方的一些决策,有时候你凭文字真的很难理解,但是一看图,就恍然大悟了,写这个系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改变这点,让历史读起来更直观,更易懂!

图中黄色代表河流,蓝色部分是陇西的交通路线。

冀县到陈仓这段称为关陇大道,不过这段路崎岖坎坷,所以街亭就凸显其重要位置了,这是另一条进入关中的重要道路。

这张图很重要,在丞相之后的北伐将被反复引用。

韦康在杨阜的竭力劝说下率全城军民拼死抵抗,等待朝廷援军的到来。

冀县保卫战从建安十八年(213)正月一直打到8月,打了半年多,极为惨烈。守城的士兵只有1000多人,但马超却没能攻进去(古代最困难的就是攻城战,丞相在陈仓下施展了多种高科技手段,也拿不下足以力证)。

曹操对马超彻底失去了耐心,抓捕在邺城的马超族人(包括父亲马腾和两个弟弟马休、马铁等),全部斩杀,同时派夏侯渊前去冀城救援。

八月,夏侯渊援军尚未赶到,韦康已经开城投降,马超占据冀城后,指使张鲁部将杨昂处死了韦康。

夏侯渊的援军珊珊来迟,马超居高临下,轻松击败了夏侯渊援军(上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光武帝打陇西历经坎坷,可谓光复最难之战役)。

随后百顷氐王杨千万与兴国氐王阿贵也起兵响应马超(氐人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率军屯于兴国。

马超以冀城为根据地,割据陇上,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演义里面马超其实被拔高许多,毕竟坑爹、引入外族这两项有点说不过去)

眼看凉州局势再次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曾劝曹操接着把马超往死里打的杨阜站了出来。

杨阜有个表兄叫姜叙,屯兵在历城,手里有一些人马。

杨阜寻机逃出冀城,劝说姜叙起来反抗马超:“守城却又守不住,君长已死而不能同命,我还有什么脸活着呢?马超背叛父辈曹操怎么死的,背叛国家,烧杀将士。这何止是我个人怕受人指责,全州士大夫都要蒙受耻辱。您带兵专管一方却没有讨杀贼逆之心,这正是史书上所说的‘赵盾弑其君’的情形。马超虽强,却无视信义,部下矛盾重重,所以打败他并非很困难。”

姜叙深受感动,两人又联络了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等,共同讨伐马超。

9月,杨阜、姜叙起兵,马超亲自率兵来讨伐。

马超一走,赵昂等人很快控制了冀县城。马超大怒回军打冀城,无法取胜,于是袭击历城,杀死在历城里的杨阜族人。

随后双方展开决战,杨阜等八兄弟围攻马超,都被马超杀死,杨阜自己也身负重伤,犹然死战。

关键时刻,夏侯渊的援军终于到达战场(关陇大道不好走,再去看上图就理解了,不是夏侯渊不努力,要是平地,以夏侯渊的带军风格,早就飞起来了),马超腹背受敌又失去了根据地,进退狼狈,只得投奔汉中依附张鲁。战后,杨阜等多达十一人因讨马超的功劳被封侯。杨阜上表辞让,曹操不许,亲自给他写信要他接受。(潼关之战彻底打崩了凉州本土豪族的锐气,他们亲眼见证了曹操强大的武力,割据派的市场烟消云散了)

凉州安定使得曹操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处置荀彧。

荀彧一直待在许县,周围有不少他的支持者,要在许县动手难度较大,最好的办法是把他调出来,找什么理由呢?

南面的孙权主动送来了借口。(刘备此时已经入川,为拿下益州做准备)

孙权在让出荆州主动权后,也没停歇,办了两件大事

一是把大本营迁到了秣陵,

二是在长江上修筑了一处要塞,名为濡须坞。

江东政权最早的大本营在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随着江东势力的不断向西推进,大本营也不断西移,之后迁到了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上次刘备单刀赴会就是来的这里)

孙权觉得京口的位置还是有些偏远,于是力主迁到了秣陵。(秣陵最早为战国时楚武王所置,后秦始皇东巡会稽曾经此地,有人对秦始皇说从金陵地形看有王者之气,秦始皇于是下令掘断连冈,并改称金陵为秣陵。)

迁都至此后,为了加强防卫力量,孙权下令建造了两座要塞:石头城和濡须坞

1、石头城,在长江南岸的石头山上筑城,号为石头城,以此扼守长江咽喉。

2、濡须坞,从合肥南下长江,中间隔着一湖两河。

湖:巢湖,施水连接合肥与巢湖,濡须河则连通巢湖与长江。

图片

濡须坞在长江北岸,孙权开始提出在此修建军事要塞时,大部分将领却持反对意见,他们的理由是南军善长水战,岸上打不过上船就行,没必要花费人力修建要塞。

只有吕蒙认为修建这个军用码头十分重要,他认为:“打仗有胜就有败,谁也做不到百战百胜,如果打了败仗,敌人的骑兵来追,仓促之间哪来得及上船?”

但是孙权还有一层更深的战略考虑。

江东的战船由长江出发,经濡须水、巢湖、施水就可以轻松到达合肥,反之曹军亦然。

而濡须坞就像一把锁,不仅牢牢地锁住了曹军入江的门户,在这里驻守重兵,无形中把双方共有的长江天险变成了自家独有,江东将在战略上完全处于主动进攻态势曹操怎么死的,最好的防守永远都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在吕蒙的支持下,孙权下了很大功夫,把濡须坞修筑得很坚固,同时储存大量了军用物资。

曹操打完潼关之战后发现孙权居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修建了一座超级要塞,曹操的水军别说跨江作战了,现在连长江都摸不到边。

曹操很不爽,濡须坞必须拿下!

建安十七年(212)10月,曹操亲率大军到了合肥,要与孙权争夺长江天险。

这一仗是赤壁之战后孙曹之间最大的一场战役(有的史书甚至说曹操此行带来了40万人马)

曹操也借此机会将荀彧调出了许县。(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赤壁之战你没参加,这次打孙权不好再推脱了吧。

荀彧加入南下大军后不久,这位王佐之才神秘死亡。

死亡方式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忧愤而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

一种是曹操送了个有寓意的空饭盒,荀彧喝药自杀。(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结合之前他和曹操的原则性分歧,其实极有可能的是第二种情况。

曹操隐诛了荀彧!(荀彧此时还是曹操集团的二把手,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曹操会这么绝,不讲一丝情分的突然就要弄死他。江东方面也差不多,赤壁大战让孙权和二号人物张昭也发生了分裂,张昭从此再无法获得孙权的信任。这就更凸显了蜀汉政权的温馨,无论是刘关张的兄弟情,还是皇叔和丞相的生死之托,整个蜀汉高层永远都是赤胆忠心,肝胆相照,绝无二心,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创业团队啊)。

荀彧为什么没有反抗呢?

1、人在曹操大军中,他手中唯一可以掌控的力量却在遥远的许县,力有不逮。

2、荀氏家族的分裂,荀家另一位重要人物,担任中军师的荀攸已经彻底投靠了曹操,不在经常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 魏国刚建立时,荀攸就担任了尚书令,坐上了之前荀彧的第二把手位置。

3、最重要的一点,保后代安全。

看下荀彧自辈的官职吧

荀恽,荀彧长子,官至虎贲中郎将。

荀俣,荀彧次子,字叔倩,任御史中丞。

荀诜,荀彧之子,字曼倩,任大将军从事中郎。

荀顗,荀彧六子,字景倩,任散骑常侍,再任尚书。后仕于晋,位至太尉,为西晋开国元勋之一。

荀粲,荀彧幼子,字奉倩,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与王弼齐名。

如果荀彧以武力抗争,以曹操之前在徐州屠城的劣迹,很难判断他的底线。(古人也很无奈,出则仕,入则隐,但是进入仕途,历史上有几位明主能让你善终呢?现代社会起码还有和老板拍桌子的权利,如果他垃圾,大不了就走人,再寻明主。职场上也遇到不少好领导,其中有一位现在还是粉丝,杜总虽然您已退休,但承蒙照顾提携,借这个小平台还是想表示感谢,真希望还能遇到像你这样能力强、关心员工的好领导)

荀彧死前还做了一件事,把所有跟曹操有关的信笺文字全部焚毁,不想给世人留下自己为曹操出谋划策的那些材料。(彧自为尚书令,常以书陈事,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

他希望自己留给后人的面貌,是汉臣而非曹操的开国功臣!

曹操的二把手就这么和曹操决绝了,高官厚禄我都不要,还留在献帝周围的同志们,不要忘记你们的梦想,匡扶汉室啊!(关公之所以后来威震中原,有没有荀彧布下的暗棋相助呢?这个等襄樊战役再细说)

不要低估荀彧的手腕和能力,后来篡魏的司马懿在回顾这位前辈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算上史书中的人物,我眼亲见,书中所闻,近一百几十年来,没见过有贤才能如荀令君之人。(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曹操内心有惭愧吗,肯定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曹操的篡位之路上,再无拦路人了。三国志在荀彧死后画龙点睛的写了这句话:“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一个遂字,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最近本职工作非常繁忙,写作进度会有拖延,也请大家谅解。当然如果觉得写得还行,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谢谢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