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如何评价现在的优酷?

如何评价现在的优酷?

如何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全方位沦落。

不知不觉间,优酷不做老大已经好多年了。

在强调文化与内容的在线视频领域,优酷似乎越来越缺乏前沿的嗅觉,引领全网的热播剧?全民话题的自制剧?引发社会讨论的国民综艺?这些标签都离优酷越来越远,这让经历过古永锵时代巅峰期优酷的笔者有些唏嘘。

近年的优酷越来越不像我们刚开始认识它的那个样子,却反而陷入不断的“裁员”、“被收购”、“贪腐”、“内部整顿”的口水争议,大有种“内外交困”的感觉。成为阿里巴巴大文娱生态重要一环的优酷为何会落到如此困境?它是缺钱还是缺人?它能否再次重回巅峰?

这些问题度长久存在于关心它的人脑海中。

始于两个谣言的2019年

2019年已经过去近一半,优酷并未能在节目单上给大家带来太多惊喜,却首先深陷到了两个流传甚广的谣言中。

第一个谣言是“裁员”,年初网传阿里大文娱优酷团队将要进行裁员,引发了不小的外界猜测和解读。这个“谣言”随着阿里的辟谣得到暂时缓解:“阿里方面承认优酷团队有人员变动的情况,主要原因来自去年12月以来的优酷的内部整顿以及针对新财年业务目标做出正常的绩效优化和组织升级”,“阿里大文娱新财年将新增1800个岗位需求,涉及阿里影业、优酷、UC、大麦、阿里文学等多个业务线”。

第二个谣言是“优酷将要被今日百科收购”。这则消息也有鼻子有眼地得到大范围传播,最终逼地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大文娱轮值总裁、优酷现任总裁樊路远怒斥“胡说八道”。

去年底开始,原优酷总裁杨伟东涉贪腐事件和随后阿里对于优酷的“再整合”动作都强化了外界对于优酷的质疑,这才给了所谓“谣言”传播的土壤。

而肩负后杨伟东时代优酷发展重任的樊路远当然有他怒斥的理由,随着杨伟东的黯然去职,时任阿里大文娱轮值总裁、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的樊路远火速接替了杨伟东的职务,履新优酷总裁,随之开启的是整个阿里大文娱板块的高层变动。

面对杨伟东没能解决好的“优酷内部与阿里生态之间关系”的“烂摊子”,再加上优酷行业地位不保,我们有理由相信樊路远是着急的。

在过去的杨伟东时代,“优酷内部跟整个阿里生态有点格格不入,企业风格也完全不一样”,这是过去优酷内部给人留下的印象。而随着杨伟东离开后,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味儿浓厚的樊路远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优酷开启新一轮的“整顿”。

整顿的方向是什么?“阿里化”。是啊,作为阿里合伙人的樊路远如果不把“数据决定一切”、“小二文化”、“拥抱变化”、“996是幸运”的阿里文化完全注入优酷的基因里那才叫不正常。

除了开启全面的内部整顿,优酷还宣称要继续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继续将优酷放在比较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可让人奇怪的是,过去很多年深受重任的杨伟东虽然不是阿里合伙人,但也孜孜不倦地努力把阿里的基因注入到优酷当中,并借助阿里雄厚的资本力量推动优酷发展。但结果却是愈发的优酷文化与阿里文化的割裂、优酷市场地位的下滑、甚至本人贪腐下台。

这是不是证明了“阿里化”优酷的失败?如果真的是双方1+1无法大于2的话,那么樊路远来了就能改善优酷的现状吗?

优酷真的重要吗?

如果阿里的文化真的是“数据决定一切”的话,那么优酷在阿里内部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在阿里巴巴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中,阿里巴巴当季收入的1173亿元里面整个大文娱业务贡献只有65亿元,增幅还有限。显然从数字上来看,“大文娱”一点也不大,更何谈只是大文娱板块一部分的优酷了。

更为严重的是,优酷在近些年与腾讯视频、爱奇艺的竞争中,已明显处于下风,各种数据上看,优酷都已经从早些年的行业第一跌落至头部梯队末尾甚至是行业第二梯队。

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于优酷排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之下,甚至抖音、快手等突然压过优酷一头也司空见惯。当优酷在阿里巴巴生态内的重要性有限、在视频行业里的重要性也有限的时候,优酷巨头之路的“遮羞布”就只能靠阿里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投入”来维持了。

曾经拥碟无数的互联网理论怎么说来着,一个行业内用户只能记住第一名是谁,至于第二第三第四,谁关注?好在国内市场足够大,再加上阿里“爸爸”核心电商业务的给力,优酷尚不能下定论说“失败”。

但笔者还是认为阿里巴巴与优酷结合的这几年是“失败”的,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优酷对内没有成为阿里生态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外没有像竞品们《奇葩说》、《中国有嘻哈》、《盗墓笔记》等似的持续推出拿得出手的节目,商业上在巨额版权投入和资本加持下仍然无法形成突破,用户体验上长年遭受到大量用户吐槽。

曾经凭借《万万没想到》和《十一度青春系列》打赢自制内容开幕之战并且巩固平台老大地位的优酷已经不复存在。

不过,如果硬要为优酷这几年的没落找个合理化的解释的话,那么倒也不是不可以。

现在整个视频行业的大环境都太差了。不止是优酷,随着这几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线上流量红利见顶,“瓶颈期”几乎伴随了整个视频行业。

版权、自制节目投入巨大的视频行业里,优爱腾们的日子其实都不好过,只是相对而言优酷更差而已。

随着短视频、AI、信息流等新风口的产生,在线视频行业早已越来越习惯无奈地成为移动互联网舆论中心的背景板,常年赚不到钱的发展模式更是让所有视频平台都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

行业的冬天倒是可以掩饰优酷的失意,但商业世界的残酷就在于,同样是每年巨额烧钱、亏钱,人家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就是做的比你好,这就只能说明优酷自身有问题了。

爱奇艺有百度撑腰,腾讯视频有腾讯,阿里收购优酷的时候它还是行业第一。既然都有不差钱的“爸爸”,大家比的无外乎是平台自己的眼光和核心运营能力了。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用户喜欢什么,怎么做出用户喜欢的内容。从这方面看,曾经引领行业的优酷在并入阿里后是失败的。

优酷想要脱困,要阿里化,更要“去阿里化”

当年来往失败、支付宝社交功能失败的时候,阿里被贴上了没有社交、娱乐基因的标签。

这个标签其实现在依然有效,强调文化建设、小二文化的阿里巴巴拥有一套完整而强烈的自有企业文化体系,这从每个新入职阿里巴巴的员工都要经历为期近两周的“百年阿里”培训就知道了,这种文化基因帮助阿里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却也限制了其社交、娱乐类产品的成功。

从视频平台的内生逻辑来说,它永远都不能成为电商帝国的一环、更不能被强商业文化的管理思维所主导,因为这样的话,真正的文化和娱乐就将不复存在,人们看到的将永远是点击最高、转化最高、最容易产生导流和导购的节目。这样的节目有什么意义?

很不幸,阿里巴巴的强大愈发衬托了优酷的无奈。若阿里的企业文化没有那么强大,优酷还可以试着从强化人工运营引导、引进外部人才的形式来解决目前的问题,这也是当年高晓松等加入阿里巴巴的重要原因。但阿里从管理、文化到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太强的电商和掌控基因了,这让它内部很难有一个良性的机制去运作出一个好的社交产品、娱乐产品、文化产品。

阿里影业、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浏览器、阿里游戏、阿里文学......这些阿里大文娱的重要业务板块在重金投入下所获得的成绩往往不那么尽如人意,甚至有优酷、虾米、UC等早期的行业霸主在并入阿里之后愈发沉沦的先例。

我们就不说阿里的商业体系往往是希望流量平台向它的电商业务导流、却没有能够往旗下流量平台导流途径的“缺陷”了。就说优酷想要脱困的话,唯一的办法是要阿里化,更要“去阿里化”。

阿里化是必须的,毕竟阿里的资本和生态加持对于优酷来说是与爱奇艺、腾讯视频竞争的立足点;

去阿里化也是必须的,只有摆脱阿里强掌控欲、强电商基因的文化影响,以适合优酷的发展模式而非阿里式的经营模式去推动优酷转型,它才有可能重新回到巅峰。

以上回答截止到2019年6月15日,希望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