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广东国华纪念中学资料 全免费高中让2900多个贫困学子改写命运

广东国华纪念中学资料 全免费高中让2900多个贫困学子改写命运

­  愿 景

­  “如果能培养出王选、袁隆平之类的人物,1000万元也是值得的”

­  “舍得给学生花钱”,是国华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

­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切生活、学习费用和回乡探亲的路费都由学校承担,一切生活用品均由学校免费提供,“包括内衣内裤”,甚至每月还发给每位男生40元、女生60元的零用钱。

­  早在2002年,当液晶电脑还是“奢侈品”的时候,国华就舍得为学生每人配置一台。

­  如今,液晶电脑已不稀罕,国华又为部分学生每人配置一台iPad,以拓展新的学习方式。

­  不仅如此,高中毕业之后,“不管是大学、硕士、博士还是出国深造,只要学生还在读书,国华就将一直资助到底。”季德华说。

­  算起来,国华每年需要为每个学生花费5.5万到6万元的费用,培养一个学生平均要花25万元。

­  “国华一年花在一个学生身上的钱,相当于20个希望工程的学生,是不是太奢侈了?”有人质疑国华的资助方式。“考上大学,学生完全可以依靠勤工俭学来支付自己的学费。”还有人不赞同国华连大学、研究生也资助。

­  “我们赞同把勤工俭学当成了解社会的手段,但不是为了挣学费。”季校长解释说,国华宁愿把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赚学费的时间“买”回来,让他们好好读书,让有志者进一步深造。

­  办校17年来,几乎100%的本科上线率,每年有四五人考上北大清华——从最“世俗”的眼光看,这座16年前从荒野之地建校、每个年级只有4个班的“袖珍”民办高中,其高考成绩之突出令人咂舌。但创办者的目标显然已不仅局限于“教育扶贫”这一“原始”办校动机,不仅是让寒门学者“有书读”,也不仅是让他们“能考上大学”。

­  “如果能在这些学生中培养出王选、袁隆平之类的人物,就算是一人1000万元也是值得的!”创办者回应“奢侈说”。

­  责 任

­  “学会做人做事”,“否则,即使100%的学生都上了清华北大,也没用”

­  但办好教育,培养突出人才,不是“敢砸钱”那么简单。

­  深知大多数学生来自经济落后、边远偏僻的农村,视野相对狭窄,综合素质偏弱,国华想了很多招给他们“补课”“补短板”,帮助这些寒门学子全方位“追赶”,帮助他们摆脱“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

­  9月15日,新一届高一学生入学刚两周,就被老师领着外出“开阔眼界”,参观了广东省博物馆、黄埔军校、广东省中医药博物馆。

­  这是国华的“规定动作”,每年都会多次组织学生到广州、虎门、深圳、东莞等地采风、参观知名企业;

­  每周,学校几乎都会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等来校开展“国华讲坛”;

­  寒暑假,学校会放手让学生们回乡开展社会调研……

­  在学校档案室,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封面各具特色的各届“暑假学生社会调查文集”。

­  虽然调查内容略显稚嫩,但话题广泛,从精准脱贫、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教育等现实课题,到“731部队对抗日军民的残害”等历史问题,均有涉猎。

­  “国华给了我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如果在家乡读书,我应该也能考上大学,但也许难以从更高层次上去考虑问题。”来自山东的万雅美同学说。

­  “没来国华,那走不出的大山就是我世界的全部。”这是如今在香港科技大学读博的梅叶峰写给国华创办者信中的话。

­  很多前来观摩的人都惊叹国华强大的“改造能力”。

­  “我们对比过,不少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英语成绩比本地区的顶尖高中要差出一大截,但高考的时候已经有所超越。”祁玲玲老师言语中透着自豪,“国华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偏远地区,英语尤其是弱项。”

­  每周六补习英语、看英语电影练口语……能想到的招都用上了。

­  “乐观向上”“自立自强”是国华着重培养的一种品质。

­  “你好!”校园里迎面碰见的每个学生,几乎都会主动大方地和你打招呼。

­  置身校园,望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略显青涩的脸,你会被一种气质感动着。

­  “考得比预期要差。”在半个多小时的对话中,陈曦始终保持着“招牌式”的微笑,乐观得你猜不出这是一名来自困难单亲家庭的女生。

­  “我能扛过来的,我的内心很强大的!国华这3年教会了我很多。”陈曦懂事地安慰我们。

­  很难想象,这些阳光自信的孩子95%来自偏远农村贫困家庭。

­  好几位老师都坦言自己就是被国华的特殊气质“留下来”的。

­  我们走进国华食堂的时候,晚饭已接近尾声。

­  吃完饭的学生正在水龙头前哗哗地洗刷餐具,几名女生穿梭着擦桌子,男生则挥动扫把扫地。

­  “食堂里除了几名做饭师傅,其他清洁餐具、拖地、收拾桌椅等活儿,都是学生自理。”校办同志说,“学校90%的服务都是学生自己完成。”

­  每年11月,学校组织的“一日打工体验活动”还要求身无分文的学生们靠打工自己解决一天的吃饭问题。

­  几乎占据校园一半的400米跑道标准操场,显示了国华对体魄的高要求,对学生意志的锤炼对新生来说有点“残酷”:每年40公里远足;每周末男生1万米、女生8千米长跑……

­  但多年以后,像李硕硕、卢好等很多国华学子一样,长跑已“附了身”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了工作的减压器、健康的“护身符”。

­  “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每间教室后墙、宣传栏里,国华校训异常醒目,创办者试图按这“八个字”,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目标,细化到一项项具体要求、举措中,全方位摔打塑造学生。

­  “国华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会做人做事的学生,否则,即使100%的学生都上了清华北大,也没用!”国华出资人不止一次对季德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