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卢琦:孤鸣于乱世的善政良吏

  

  卢琦夫人的墓志铭已被收藏于泉港区博物馆

  元朝中晚期,吏治腐败,官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国势处于动荡之中。在泉州惠安峰尾(今属泉港区),却走出了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著名清官——卢琦,他是《元史》“十八良吏”之一,同时也是元末闽中文学四大名士之一,他的别号“圭峰”在今天已成为泉港区一张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

  

  祀奉“卢大人”的“钱塘庵”较小,并不起眼,乡人时常来此祭拜卢琦。

  

  圭峰塔是峰尾镇历史名塔

  

  “卢大人”塑像以“绿脸”形态出现,寄托了民间对卢琦的崇敬之情。

  民间出现 “卢大人”信仰

  纵观元末,由于政治黑暗,奢腐成风,贪官悍吏比比皆是,想要真正挑几位清官出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正因此,更显出了“良吏”卢琦的难能可贵。虽然无力改变时局,但他在乱世中发出的清冽之音,却是漫漫历史中,最值得收藏的声音之一。

  在泉港,如今还保留着不少与卢琦有关的遗址、遗迹。记者随圭峰文化研究会的几位成员一起参观了位于峰尾镇诚平村卢厝的卢琦故居。卢琦故居也被称为卢氏宗祠,始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为三进七间张,硬山式建筑。据刘荣和、刘荣国《往事钩沉话卢家》一文考证:“左右原有书馆、绣楼、厨房、水井,前后有埕地、驿路、花园、轩榭,据其建筑规模形式和造型布局,无疑是卢家生活起居之府第(故居)。”不过,如今的前埕长满荒草,书馆、绣楼、花园等建筑物早已湮没无踪。

  在离卢厝不远的塔仔澳山上,有一座古塔“圭峰塔”。据说,此塔始建于元朝,明崇祯年间倒塌,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至今。塔为方形,三层,葫芦刹石塔。三层之间,开有两门,底下一门有对联“作东南巨镇,起海国文明”,上面一门则在门额处楷书阴刻“圭峰塔”三字。该塔建于海滨的制高处,客观上成为一座天然的航标。传说,古时卢琦在家中读书时,此塔借着月光,正好倒影在他的堂前。皎洁月光,雄浑塔影,一道陪着当世才子夜观经书,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

  最让人惊奇的遗迹却在峰尾镇庄厝乡内,这里有一座宫庙名曰“钱塘庵”,门口柱联写着“钱塘重光物华天宝日,庵铺盛逢人杰地灵时”,宫庙简陋,看似并无稀奇,但是村民对此宫庙的说法,却让人吃了一惊。原来此宫庙又被唤作“卢大人宫”,里面居中奉祀的“卢大人”正是卢琦。但是宫名为何是“钱塘庵”呢?看守宫庙的老人解释称:“卢大人到温州路(平阳州)赴任,钱塘江正好流经该域,故有此名。”不过,更奇怪的是,“卢大人”的塑像峨宽博带,颌下赤髯飘逸,手中持有笏板,但是脸庞却是碧绿色的。守宫人言称,传说这是因为卢大人刚要赴任,就遇歹人投毒入水井,想要加害城中百姓,卢大人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试毒,不幸中毒身亡,所以塑像以“绿脸”状出现。守宫人表示,他也不知道“卢大人”信仰诞生于何时,只知道“古早时就有了”。

  虽然守宫人口中的传说与史实不符,但是无人愿意说破。毕竟,“卢大人”信仰是源于民间对卢琦这位历史名人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之情。

  刘琼鑫表示,他认为古之清官有三种境界:廉政是最基本的;其次是勤政;最高层次则是善政。“历史上能做到善政的人不多,卢琦却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