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南安职专校长林晓丹:学校没有“差生”只有“待塑生”

南安职专校长林晓丹:学校没有“差生”只有“待塑生”

­  他主张老师应该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交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包容学生;他认为“多一把标尺,就多量出一个好学生”,以语言表达和数理逻辑能力传统视角来评判学生是有局限性的,应该多维度看待。

­  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学校里不仅有“学习之星”,还有“爱家之星”“清新之星”“交往之星”……走在校园里你能看到一群朝气蓬勃、文明礼貌的中职学生。他就是曾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的南安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林晓丹。

­  “千分赛”促学生快乐成长

­  林晓丹1981年毕业于泉州师院,之后便来南安任教,1986年到南安职专任教,1997年任副校长,1999年起担任校长至今。担任校长以后,他开始思考一系列问题:“我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办学方向在哪”“学校定位在哪”“办学策略如何制定”……

­  南安职业中专学校招收的学生很多都是中考失意的学生,但并不等同于“差生”,学校称他们为“待塑生”。林晓丹要求老师们除了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外,还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变化成长,为将来走入职场奠基。

­  4年前,他提出了“快乐德育”工作理念,以“快乐成长千分赛”为评价机制,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贴近未成年人生活的原则,达到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目的。快乐成长千分赛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劳动等10个项目,总计1000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主任再评,每个月班级都会推出星级人物,再由学校推出10大千分赛之星。这些“明星”中有“劳动之星”“体育之星”“活动之星”“学习之星”……学校对他们进行照片上墙张榜表彰,使他们自身价值得到认可,找到成就感。

­  面向产业办好专业

­  在办学方向上,林晓丹一直秉承为企业提供一流人才和优质服务的理念。他有一个愿望,就是把南安职专办成一所全国一流的职业学校,为南安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  目前,这个愿望已初步实现。学校从一所默默无闻的市级重点职校,发展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A类培育学校,2次被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信息化建设示范学校等,2013年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数控铣床项目一等奖,填补了我省空白,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技能大赛优胜单位。

­  目标的实现来之不易,林晓丹坚定面向产业办好专业的思想,学校紧密围绕泉州水暖、装备制造、动漫、电子技术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专业,形成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产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方案。以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平台,建立学校层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形成“订单”培养、项目入校、工学交替、模拟仿真顶岗实践4种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推行基于“一包三表”(学习资源包、师生行动导向表、学生学习导向表、学生学习评价表)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的过程相对接,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

­  用经历诠释“热爱”

­  林晓丹说,他能数十年如一日做好教育这份工作,源于对教育工作热爱。他向记者回忆起他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米七的个儿,衣着低调朴素,平整干净,低低的鼻梁架着一副眼镜,显得很有涵养,脸上挂着亲和、慈祥的笑容——这是他在南安五中上学时的班主任老师李小倩。林晓丹坦言,如果没有老师对他这么关心,他也不会走上教师这条道路。

­  小时候的林晓丹调皮、贪玩,经常跟同学玩闹,“玩心重,如果没有老师关心督促,可能书也读不下去了。”在林晓丹印象中,那时候的老师认真负责、从不计较个人报酬。上世纪70年代,物质匮乏,有一年林晓丹身体不好,胃出血,吃不了食堂饭菜,只能吃流食。李小倩知道后,就给他“开小灶”。“大约持续了有半年的时间。”林晓丹回忆,每次放学他就直接到李小倩宿舍,老师熬粥煮面线给他吃。“老师对我的关心完全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责任。”这一切,林晓丹都记在心里。

­  时间轮转,转眼林晓丹参加高考了,他也面临自己的第一个人生选择——志愿填报,而彼时老师崇高的形象已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他的所有志愿都指向了师范类院校。

­  多少年后,林晓丹还是会用自己的经历跟老师们交流,如果对老师这个职业不热爱、不认同,是永远做不好的;还是会要求老师,用成长的眼光看待学生、包容学生,“每个人成长都有自己的阶段性,对所谓的‘差生’要存一点宽容之心,你怎么知道现在那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以后就不会成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