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保卫钓鱼岛! 我们从未停止!

保卫钓鱼岛! 我们从未停止!

2012年8月15日下午,香港保钓船(中)在靠近钓鱼岛时遭到日本船粗暴冲撞

2010年10月8日,因不满台湾当局阻止保钓船前往钓鱼岛,一名保钓人士跳下渔船以示抗议

陈毓祥是保钓运动中的第一位牺牲者

  闽南网8月16日讯 四次出海,一次登岛,中国大陆民间保钓行动最活跃的时间,集中在2003年至2004年。个人选择与国家利益的契合,纵使时光飞逝,依旧激动人心。

“浙玉渔1980”保钓行

大陆民间的首次出海保钓被8艘日舰和4架日机包围

  “浙玉渔1980”是一艘普通的单拖网渔船,140吨,300马力。2003年6月22日早晨,这艘船从浙江玉环坎门渔港出海,除了几名船员,还搭载了15名乘客。前往200海里外的钓鱼岛宣示主权,是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与此对应的时事背景,是钓鱼岛问题在2003年再起波澜,1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古贺家族后人签订正式租借合同,以2256万日元的年租金租下了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三个岛屿。

  低空呼啸而过的日本飞机把大家吵醒,时间大概是6月23日早上7点35分,此时渔船距离钓鱼岛还有30多海里。大概半小时后,第一艘日本军舰出现,日舰上有人用汉语喊话:“这是日本领海,请你们立即离开!”台州人尹东明随即拿起话筒高声回应:“这是中国领海,请你们立即离开!”这是热血激昂的时刻,一直被晕船折磨得无精打采的人们,突然间全都精神振奋,大家在桅杆上同时升起五星红旗和香港的紫荆花区旗,并挂起印有“我岛我家”、“中国领土——钓鱼岛”的两个红色条幅。

  接下来,海面上出现了更多日本军舰和飞机,中午11点左右,“浙玉渔1980”已经处于8艘日舰和4架日机的包围阻截中。一架飞机上还悬挂出白底黑字的大幅标语:“日本政府警告你,不要进入日本领海”。尾随的日舰从后面加速冲向渔船尾部,在距离渔船约20米处才紧急拐弯。渔船于是无法再前进,只能返航,而钓鱼岛还在遥远的前方,影像模糊,用照相机和摄影机也捕捉不到一个清晰的画面。

  6月24日中午11点,“浙玉渔1980”回到浙江玉环坎门岛。中国大陆民间的首次出海保钓行动,就这样从构想成为了现实。

  从2003年6月到2004年3月,9个月里4次出海保钓,另外3次分别是2003年10月、2004年1月和2004年3月,频率远超过香港和台湾地区。有台湾保钓志愿者感慨过这种差别:“香港和台湾的保钓行动,不是缺钱就是缺人,只有大陆,不缺钱也不缺人。”中国大陆民间保钓联合会,在一波接一波的行动热潮中,于2003年年底正式成立。早在1996年就提出这个倡议的童增被推选为会长,冯锦华、张立昆、李南、卢云飞、虞海泽、周文博和李义强7人当选常务会员。

七个人的十多个小时

大陆保钓志愿者首次成功登上钓鱼岛

  “没有海滩,岸边都是礁石,那天早晨刚下过雨,山上有清水流淌下来,遍山生长着一种类似于棕榈树的植物,青葱色,树林里有白色的山羊探出头来。”这是殷敏鸿回忆中钓鱼岛的模样。2004年3月24日,大陆保钓志愿者第4次出海,第一次成功登岛。登岛的7个人为冯锦华、张立昆、尹东明、方卫强、王喜强、胡显峰和殷敏鸿。

  回溯起来似乎很轻松,但3月24日清晨,一切紧张而混乱,大家出发前商量过无数种方案和对策,可真的到了紧要关头,杂牌军的弱点全都出来了,“渔船开到了很靠近钓鱼岛的地方,两条小艇放下海,发动机挂不上去,连船桨都找不到……”殷敏鸿所在的橡皮艇上有3个人,“还没有靠近岸边的礁石,另外两个人就性急地跳到了海里,游了过去”。他靠岸拴好橡皮艇才发现,“到达的只是一块大礁石,跟钓鱼岛主岛还隔了几米远,只能游过去”。

  7名志愿者在钓鱼岛上停留了10多个小时,张立昆回忆:“刚上岛时,大家太兴奋了,根本没有注意到两条小艇很快就被日本人拖走了,但是心里并不惊慌。既然来了,肯定能平安回去,只是大家都湿透了,围着海岛走了半圈,拆掉了日本右翼分子设立的牌位,还找了半天独自去爬山的方卫强,剩下的时间围着火堆烤火。”

  没有对讲机,眼睁睁地看着小艇被日本的汽艇拖走,渔船上负责指挥的虞泽海和李南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大船在钓鱼岛周边徘徊了很久,最终决定先返航带上橡皮艇再来接他们,可是返航途中,下午5点,日本舰艇和飞机已经赶到,大船赶紧折返往钓鱼岛方向,却被团团围住。岛上的7人被日本警察带到了冲绳,在看守所单独关押。

  接下来,就是两岸瞩目的事情了:7个人在3月26日下午获释,从冲绳返回中国大陆,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们在冲绳都接受了若干次提审,殷敏鸿回忆:“日本警察并没有使用暴力,问来问去主要围绕着个人身份、出海时间、海上航行过程等问题,他们对我们的个人背景、是否有政府在背后撑腰似乎特别感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殷敏鸿他们基本上都拒绝回答。“我们是在自己的领土上被外国武装非法绑架,他们有什么资格审讯我们!”

那些不该忘却的历史

■1978年“钓鱼岛事件”

  1978年4月12日上午,钓鱼岛附近海域出现了大量中国渔船。日本巡逻船以中国渔船进入所谓的日本“领海12海里”为由,要求中国渔船退出。中国渔民则打出“这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有权在此作业”等标语进行抗议,抗议活动一直持续到夜晚。这就是著名的1978年“钓鱼岛事件”。

■1990年的保钓运动

  1990年10月,日本海上安保厅准备承认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上修建的灯塔为正式航标。该事件遭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强烈抗议,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保钓运动。迫于多方压力,日本政府最终表示将停止相关行为。

■1996年的钓鱼岛风波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再次在钓鱼岛北小岛建立了一个灯塔,一块木制日本太阳旗也同时树立起来。随后的7月20日,日本政府宣布开始执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200海里专属经济海域的规定。日本青年社与日本政府的配合,实际上是官民并举侵犯钓鱼岛主权,这又引发了中国外交部及全国民众的强烈抗议。

  一个多月后的9月4日,中国科学考察船“海洋四号”前往钓鱼岛海域。日本方面也派出了巡逻船,并以中国考察船进入“日本海域”为由要求“海洋四号”撤出。就此,两国外交部门再次紧急交涉。这次中日钓鱼岛风波一直持续到当年年底,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陈毓祥为保钓而牺牲

  陈毓祥是香港著名的民间保钓人士。在1996年的钓鱼岛风波中,他带领香港抗议者乘坐“保钓号”货轮前往钓鱼岛,他们的任务是毁掉日本青年社当年7月份在岛上树立的灯塔和国旗,并重新树立中国国旗,以宣示主权。9月26日,“保钓号”成功抵达钓鱼岛海域。面对日方舰艇的拦截和海上的风浪,陈毓祥等人放弃了使用橡皮艇登陆的计划,他们决定以游泳的方式登岛宣示主权。但陈毓祥下水后,由于风浪太大,同时头顶的日方直升机螺旋桨在海面引起了旋涡,不幸溺水身亡,成为中国为保钓而牺牲的第一人。

■中国海监船巡航钓鱼岛

  2008年12月8日,中国海监开展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的巡航。2012年3月16日,中国海监船只首次进入钓鱼岛12海里领海范围,绕岛巡航一周后返回。

■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

  2010年9月7日上午,载有15名中国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闽晋渔5179号”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的驱逐和冲撞。随后,日方逮捕了中国船长詹其雄,并将其余14名船员非法扣押。最终,迫于强大的压力,日本冲绳县地方检察厅于9月24日释放了中国船长詹其雄。

■中国渔政船钓鱼岛护渔常态化

  从2010年开始,中国渔政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的护渔纳入常态化。护渔工作的重点包括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我国渔民合法生产权益等。(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