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聂春玉和杜善学主政吕梁事迹:既和钱斗 也在和人斗

聂春玉和杜善学主政吕梁事迹:既和钱斗 也在和人斗

  在这场已持续数月的山西官场地震中,地处山西西部的吕梁市,震感格外强烈。

  吕梁市原市长丁雪峰、原副市长张中生、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明珠,以及邢利斌、贾廷亮、袁玉珠等当地富商被带走接受调查。在近期落马的山西省部级官员中,有3人曾在吕梁任职,分别是曾担任市委书记的聂春玉、杜善学和曾担任市委副书记的白云。

  从2002至2012年,号称中国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吕梁,从昔日的贫困山区,一跃成为山西经济重镇。吕梁经济飞速成长的十年,正好与聂春玉、杜善学主政当地的时期重合。

  如今关于山西官场的一句话流传甚广——在晋南做官是和人斗,在吕梁做官是和钱斗。一名吕梁当地人士告诉廉政瞭望记者,聂春玉与杜善学,这两名籍贯晋南的官员一前一后来到吕梁,其实“既在和钱斗,也在和人斗”。

  推荐:聂春玉涉收受煤矿老板贿赂被查

被架空的聂春玉?

  吕梁有13个县市,有9个位于山区。1998年,吕梁的经济总量在山西省叨陪末座;1999年,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负数。与此同时,吕梁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从北京到太原,都有一批籍贯吕梁或长期在吕梁工作过的干部。

  2003年,聂春玉从山西省政府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岗位上空降吕梁,担任行署专员。一年后,吕梁撤地建市,聂春玉转任市长。2006年,聂春玉担任市委书记,直至2011年晋升省委常委后才离开吕梁。

  8年的吕梁时光,是聂春玉仕途中的关键一站。聂春玉主政时期,适逢煤炭价格暴涨,吕梁经济增势迅猛。不过聂春玉在当地却没有什么好口碑,不少政商界人士或普通市民,都给廉政瞭望记者说了句相同的话:“吕梁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煤价上涨,和聂春玉没多大关系。”倒是关于聂春玉买官卖官的传闻,早在其落马前,就成为吕梁百姓津津乐道的谈资。

  有一点可做对比,同为落马高官的杜善学,是聂春玉的继任者,曾担任过一年时间的吕梁市委书记。如今许多吕梁公务员在谈及杜善学时,除了说此人胆大妄为之外,也会肯定杜的能力,认为他有魄力,手腕高。甚至有人在饭局上评价道:“杜善学在吕梁一年,比聂春玉8年干的事还多。”

  初来吕梁的聂春玉,只是“二把手”,彼时的“一把手”,是吕梁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素来以作风强势著称。据吕梁当地人士介绍,聂春玉既是“外来户”,本身个性也比较温和,因此无论当专员还是市长,几乎是不显山不露水,唯“一把手”之命是从。

  一名熟悉当地政情的人士介绍,聂春玉之后能扶正,可能与他这种性格有关。在领导眼里,他是个听话的下属,在吕梁本地干部看来,个性温和的聂春玉,也是个好打交道的人。

  当上市委书记后的聂春玉,“温和”的个性开始改变,在一些议题上,他也想把主导权抓在自己手里。为此,他和本地干部之间还产生过矛盾。据介绍,在常委会上,曾有人公开挑战聂春玉的权威,拍着桌子说他乱拍板。聂春玉红着脸,最终隐忍住,只淡淡说了句:“你的情绪太激动。等你冷静下来,咱们再好好沟通。”

  一名吕梁处级官员介绍,聂春玉抓经济工作的本事一般,但在摆平官场关系中却有一套。他从不跟人正面冲突,哪怕被触犯也能隐忍不发。另一面,他特别善于拉住一派、孤立另一派。

  在山西官场,有关于“吕梁帮”的说法。聂春玉身为市委书记,遭到本土干部挑战后,他没有同所谓的“吕梁帮”翻脸,而是迅速拉拢其中几个山头,共同对付其余的人。聂春玉主政吕梁时,重用了数名吕梁籍干部,并以此与当地势力完成结盟。

  此前一度有聂春玉被以副市长张中生为代表的吕梁本地势力架空的传闻,一名当地人士介绍,有些事情上被掣肘难免,但说不上架空,在现行体制下,几乎不存在市委书记被架空的可能性。如果真有所谓的“吕梁帮”,里面大多数人都被聂春玉拉拢了,剩下几个不听话的,也被踢出局。“再说了,真要架空也轮不上张中生。张比起真正的吕梁官场教父,还差了好几个档次。”

“千万别招惹‘杜根子’”

  一名吕梁干部告诉记者,聂春玉后来能与吕梁本土势力相处融洽,除了聂的政治手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飞涨的煤价拉动吕梁经济起飞,聂春玉与其他人都把心思放在捞钱上,不想因为内斗丢掉发财机会。

  聂春玉主政吕梁时期,当地买官卖官之风发展到极点。在吕梁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位子轮不到,不是人不到位,是钱不到位。”

  2009年秋天,吕梁市组织进行“13市县区公推县长人选”。此项工作结束后,一篇《一顶乌纱帽,千万雪花银》的帖子开始在网上流传。帖子的作者自称是吕梁市的一名副县长,举全家之力在提拔县长的关口行贿400万,最终依然失败。而他的竞争者,据说花费高达2000万。

  事件曝光后,吕梁有人主张严惩发帖者。聂春玉此时又展示出自己“温和”的一面,不但没有追究发帖者的责任,还竭力将那些落选者安排到市里各局担任局长。聂春玉甚至亲自出面,找那些花了钱却落选的干部谈话,劝他们“丢掉包袱,轻装上阵。”

  2011年,聂春玉如愿晋升省委常委,吕梁迎来了另一名籍贯晋南的市委书记——杜善学。

  与政研单位出身的聂春玉不同,杜善学经历了省级机关与地方多个岗位的历练。杜善学与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是运城老乡,两人上世纪80年代同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在那时便已认识,此后多年亦经常联络。

  杜善学来到吕梁后,立刻展现出强势作风。在推进三项整治时,杜善学大刀阔斧,不怕得罪人。吕梁当地人士介绍,说三项整治是面子工程也没错,但通过这项活动,吕梁的市容环境的确为之一变。

  在吕梁民间,杜善学也收获了截然相反的评价。有人说他是“杜根子”,咒他断子绝孙,也有人赞其有魄力,许多年拆不掉的房子,杜善学几天就铲平。

  记者在吕梁还了解到,因为修建道路需要拆除离石区的一片房屋。杜善学在任时,给出的一口价是50万。后来杜离开吕梁,拆迁价涨到了500万。

  聂春玉对于吕梁本地干部,实行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杜善学却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据媒体报道,杜善学曾当面斥责一名背景深厚的吕梁本地官员,“你有什么关系,我知道,我有什么关系,你不知道,我想让你滚蛋,能三点,不四点。”

  一名吕梁处级干部介绍,他亲眼看见杜善学痛斥一名县委书记。骂了半个小时,县委书记吓得双腿发抖。在吕梁深耕多年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中生,在杜善学手下也不敢造次。张中生曾经在饭局上抱怨过杜善学太霸道,这话传到太原后,张中生接到一名与他关系不错的官员的电话,告诫他“退一步海阔天空,千万别招惹杜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