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诺如病毒的介绍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有什么特点

诺如病毒的介绍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有什么特点

  诺如病毒(英语:Norovirus,NV),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的特征是感染人口密度较高和卫生环境差的地方,如邮轮。诺如病毒是由粪便、口水传染,人若吃了被感染的蚌类也会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诺如病毒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病毒结构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有许多共同特征:直径约为26~35nm,无包膜,表面粗糙,球形,呈二十面体对称;从急性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不能在细胞或组织中培养,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在氯化铯密度梯度中的浮力密度为1.36~1.41g/cm3;电镜下缺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负染色电镜照片显示,NV是具有典型的羽状外缘,表面有凹痕的小圆状结构病毒。

  诺如病毒基因组全长约7.7kb,包含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ding frames,ORFs)。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包括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ORF2和ORF3分别编码主要(VP1)和次要(VP2)衣壳蛋白。VP1蛋白结构上可分为S和P区两个相邻的区域,其中S区形成内壳,构成VP1的底座;P区形成拱样结构突出于内壳外。P区可进一步分为P1和P2两个亚区,后者位于VP1的最外层,高度变异,目前认为是免疫识别和受体结合的关键部位。ORF1/ORF2的重组及P2区的变异大大丰富了NV的遗传多样性。根据VP1序列的同源性,诺如病毒可分为GI~GV五个基因群(Genogroup),其中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是GI和GII群,基因群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基因型(Genotype)。自1995~1996年诺如病毒首次导致世界性大流行以来,GII群中的第4基因型GII.4,一直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几乎每隔两、三年,GII.4便会引发一次大范围流行,同时出现一种新的变异株。

  病毒特点

  诺如病毒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NV)是人类杯状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的原型代表株。NV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诺瓦克病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暴发的一次急性腹泻的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病原。此后,世界各地陆续自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多种形态与之相似但抗原性略异的病毒样颗粒,均以发现地点命名,如:Hawaii Virus(HV)、Snow Mountain Virus(SMV)、Mexico Virus(MxV)Southampton Virus(SOV)等,先是称为小圆结构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al Virus,SRSV),后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直至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名称为诺如病毒(Norovirus,NV)。诺如病毒与在日本发现的札幌样病毒(Sapporo-like Virus,SLV),现在的正式名称为札如病毒(Sapovirus,SV),合称为人类杯状病毒。[2]

  NV有许多共同特征:直径约为26~35nm,无包膜,表面粗糙,球形,呈二十面体对称;从急性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不能在细胞或组织中培养,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在氯化铯密度梯度中的浮力密度为1.36~1.41g/cm3;电镜下缺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负染色电镜照片显示,NV是具有典型的羽状外缘,表面有凹痕的小圆状结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