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平潭“三宝”系列之草燕:营养丰富 解暑“真宝贝”

平潭“三宝”系列之草燕:营养丰富 解暑“真宝贝”

  说起草燕,相信每一个平潭人都很熟悉,这可是夏天大家解暑的“真宝贝”哟。草燕营养价值丰富,口味独特,还具有食药功能,但你知道草燕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渔民陈后秋,一起探寻关于平潭草燕的故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耕海”而获是世代平潭人的谋生之道。草燕,学名石花菜,又叫“坛毛”,生长于海礁石上,是大海恩赐的一种特色美食。

  有此佳肴,勤劳质朴的平潭人自然不会错过,每年3—6月份,渔民们便驾船出海遍寻岛礁,带回草燕,为即将到来的盛夏备下清凉解暑之物。

草燕成为茶叶替代品

普及后衍生出“草燕文化”

  南海乡草屿岛渔民陈后秋,今年67岁,他采摘、晒制草燕已有20余年,在这位老渔民的眼里,草燕是岛上渔民赖以解暑的“真宝贝”。

  “大夏天出海,舢板船上连遮阳的地方都没有,十分炎热,这时大家都会带上草燕。”陈老感叹,“草燕性凉,既解渴又消暑,很适合渔民出海时饮用,尤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深受渔民们钟爱。”

  陈老聊起草燕,滔滔不绝,他说,草屿岛乃至平潭岛不产茶叶,因此上世纪平潭几乎见不到茶叶,这时,草燕熬成的饮品就成为平潭许多渔民的“茶水”,也成为亲友来访时的招待之物。正因此,它从一部分渔民中流传开来,最终在平潭普及,形成了具有平潭特色的“草燕文化”。

食药功能、营养价值高

品质佳的草燕更具弹性

  草燕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多有分布,但平潭的气候条件和海洋资源使得当地生长的草燕品质极佳。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花菜功用清热润肺,化疾软坚,用于肺热疾稠、肠炎、痢疾。”因其状透明如燕窝,且营养价值高,故平潭人称之为草燕。

  陈老介绍,平潭草燕在洗净晒干后呈淡黄色,且韧性好,用手稍握即可成团,品质好。相比下,品质差些的草燕洗净后颜色偏红,韧性较差,在食用过程中腥味也较重。

  “好不好,煮了就知道。平潭草燕熬煮后,能够很快凝结成胶状,也更具弹性。”陈老对平潭草燕,赞不绝口。

采摘环节很重要

需要反复清洗、晾晒

  草燕品质上乘与否,采摘环节很关键。“我们只采略带黑色的正宗草燕,不以次充好,更不添加化学成分。”对此,陈老直言,好草燕采摘没有秘诀,但有规矩。

  渔民采摘草燕后,会就近用海水搓洗带回家。随后,便是锤草燕。“草燕长在海礁石上,容易附着微小贝类和石块,因此要用锤子不断的捶打草燕,把贝壳和石块击碎。”陈老特别强调,“这个步骤一定要细心,否则残留的杂质会影响草燕食用的口感。”

  捶打过后,就是反复的清洗、晾晒。在这个过程中,陈老和他家人会用井水搓洗草燕,把湿草燕平铺晒干,再搓洗,再晒干。如此反复多次,待到搓洗草燕时井水依然清澈,这时再晒干,才算大功告成。

  “这个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将就,没洗净的话,会有杂质,熬煮后也影响口感。另外,如果没有完全晒干,草燕也无法呈淡黄色。”陈老说。

  最后加水熬煮过后,草燕也就成了清凉可口的美食。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人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改善,消暑食品和茶叶更是不再匮乏,但草燕依旧深受喜爱,或许这不仅因为草燕本身的清甜,也包含着一种对平潭热爱的情感。

原标题::平潭“三宝”系列之草燕:营养丰富 解暑“真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