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北京警方未回应“菜刀实名制” 多家超市规定不同

北京警方未回应“菜刀实名制” 多家超市规定不同

【主题事件】

  据《法制日报》1月28日报道,近日,记者走访永旺、沃尔玛、家乐福等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店内出售刀具的区域均贴着通知提醒市民,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在店内购买所有刀具都要出示身份证进行登记。通知上写明:严禁卖给行为异常、精神异常者以及未成年人。如遇上述人员买刀具要立即上报属地派出所。对购买管制刀具的单位和个人要实名登记身份证。最后注明,该通知要贴在刀具销售柜台显著位置。据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工作人员介绍,买刀“实名制”已实行了一段时间,销量没有明显变化。记者发现不少小型五金店内也有刀具出售,相较于大型商超和家居店的实名制购刀,五金店店主表示顾客不用登记任何信息便可购买刀具。

  【警方回应】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危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按照公安部颁布的管制刀具认定标准,在各类单刃、双刃和多刃刀具中,凡刀身长度超过15厘米、刀尖角度小于60度的;刀身长度超过22厘米、刀尖角度大于60度的,均被认定为管制刀具。在生活类用刀中,切西瓜刀可能会符合这一标准,需要市民购买时实名登记。符合上述标准的民用陶瓷刀也被列为管制刀具。

  对于“购买菜刀需要实名登记”一说,该负责人称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类刀具,只有其长度和形状符合公安部颁布的管制刀具认定标准,才需实名购买。对于一般生活用刀,如家用方头切菜刀,由于其刀身长度一般不超过22厘米,不属于管制刀具,购买时并不需要出示身份证。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有些超市对购买菜刀也实行实名制,可能是商家为了简化管理,对所有刀具一律实行实名制。实际上,北京警方并未作出这一规定。

  【舆情传播】

  1月28日,《法制日报》刊文《超市买菜刀得拿身份证》,报道了北京各大超市张贴公安机关要求的通知,购买菜刀需要实名登记,被各大网站媒体转载19次。针对北京各大超市实行菜刀实名制的新闻,媒体评论逐渐增多,主要是讨论菜刀实名制是否合理、有效。相关评论包括华声在线的《“菜刀实名制”再次暴露地方制度建设脑残病》、长江网的《“买菜刀实名制”纯属惰政之举》以及商都网的《给买刀具实名制提点建议》等。

  1月29日,《新京报》刊文《菜刀实名制?警方未回应》称,经过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各大超市规定各不相同,有的购买菜刀需要身份证,有的不需要。该报道被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转载260次,题目多改为《北京警方尚未回应菜刀实名制多家超市规定不同》、《报道称北京部分超市实名制卖菜刀警方未予回应》等。北京警方尚未及时回应菜刀实名制的来龙去脉,媒体评论继续高涨,包括中国江西网的《菜刀实名了,权利将徒有虚名》、《“菜刀实名制”首先是一种有为而治》。

  1月29日,《北京晚报》刊文《警方回应菜刀实名制:管制刀具之外并无新规定》报道称,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危险物品管理处负责人表示菜刀实名制并不符实,只有购买管制刀具需要实名登记,购买菜刀并不需要。截至2月1日,该报道被转载了134次,标题多被改为《北京警方:“买菜刀需出示身份证”说法不符实》、《警方回应菜刀实名制:管制刀具之外并无新规定》。

  1月30日,《京华时报》刊文《购生活用刀无需实名》称,警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类刀具,只有其长度和形状符合公安部颁布的管制刀具认定标准,才需实名购买。对于一般生活用刀,如家用方头切菜刀,由于其刀身长度一般不超过22厘米,不属于管制刀具,购买时并不需要出示身份证。目前有些超市对购买菜刀也实行实名制,可能是商家为了简化管理,对所有刀具一律实行实名制。实际上,北京警方并未作出这一规定。

  在北京警方做出回应之后,媒体评论的侧重点也发生了改变。从菜刀实名制的不合理转移到为何菜刀实名制会引起民众和舆论的强烈反响。相关评论包括《新京报》的《公众为何对“买菜刀实名”如此敏感》、《沈阳晚报》的《“菜刀实名制”咋让人如此焦虑?》、《重庆日报》的《别让“过度解读”湮没了真相》以及《东方早报》的《为何会有“菜刀实名制谣言”》。

  2月1日,舆情逐渐回落。

  【媒体评论】

  菜刀实名制实质上是一种懒政行为

  长江网刊文《“买菜刀实名制”纯属惰政之举》称,买菜刀实名制,不知道这是谁的好主意,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限制菜刀都是毫无意义的。此次居然在京城推行买菜刀实名制,更让人感觉是庸人自扰,纯属惰政之举。即便是实行了买菜刀实名制,只能给好人添麻烦,也无法阻止一些坏人用菜刀做坏事。真正的坏人可以去偷窃别人家的菜刀,因为用别人家的菜刀去杀人行凶,更不容易找到坏人本人,或许可以牵连别人。更可怕的是,如果坏人找不到菜刀,极有可能去买枪或者其他凶器,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将更大。想借限制购买菜刀维持稳定,基本是一种惰政行为。一个地区的稳定,让民众安居乐业,更应该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让民众之间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达到和谐的境地。社会管理不可能一劳永逸,这里除了需要有全面规范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执法者有足够的智慧。

  中国青年网刊文《菜刀实名制是自欺欺人式瞎折腾》称,按照“菜刀实名制”治理逻辑,那么可以推断:有人用棍棒打死人,那么买棍棒要实名制;有人用砖头、石块砸死人,那么买砖头、石块也要实名制;有人玻璃刺死人,购买玻璃也要实名制。这样一来,世界万物,凡能对他人身体或生命构成威胁的,都得实名制,否则,将有令人不安啊。这是典型的“实名依赖征”,把实名制看成了万能的神。这其实并非一种科学的治理社会办法,而是一种“懒政”,也是在滥用权力。“菜刀实名制”是一种自欺欺人式的瞎折腾。这样闹腾的目的,充其量不过是让上级看到“有关部门”在做事而已,官员又可以向上级邀功请赏了,个人总结、干部考察,可以添一笔政绩,但始终无法掩盖其劳民伤财、折腾人的本来面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倘若这种“懒政”一旦被当作“先进经验”推广开来,直会令人叫苦不迭。

  制定政策要合理,否则便会成为笑谈

  华声在线刊文《“菜刀实名制”再次暴露地方制度建设脑残病》认为,菜刀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耐用品,家家户户都要用菜刀,也都有菜刀。菜刀只有在犯罪时才是凶器,而在切菜时只是工具。对于“菜刀实名制”,不仅预防犯罪的效果不大,甚至还阻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购买菜刀大部分人都是家用,不是拿菜刀当凶器。实名制购买菜刀增加了一道购买菜刀的程序,更加繁琐,而且对超市也增加了销售的人工成本,以至于有的超市把菜刀锁起来不进行销售了。这让那些生活中确实需要购买菜刀的家庭来说,有时即使是实名制也很难购买到,“菜刀实名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不便。综合分析,“菜刀实名制”管不住犯罪分子的“无情刀”,实名制似乎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脑残制度,这比前不久福建省的“紧急避孕药实名制”还要脑残,还要费力不讨好,一点也不实用。既达不到目的,也不方便群众。最后希望各地在出台制度的时候,多动动脑筋,多考虑能不能达到目的,能不能方便群众,绝对不能在出台类似“菜刀实名制”式的脑残制度。

  《东方早报》刊文《为何会有“菜刀实名制谣言”》称,警方规定,“商家不能向行为异常、精神异常者以及未成年人销售管制刀具,一经发现应立即报警”。哦,一旦碰巧有个卖刀资格,连精神病鉴定都会了,人员素质就立马不是一般的高了。可是,即便我像个精神病患者,你卖刀的有精神病医生的从业资格吗?你向警察举报我,我指你诽谤、侮辱,警察和卖刀的又该怎么办?买菜刀,还要“说明用途”,这条要求也挺有才。或许,有些杀人案一到买菜刀阶段就自动交代、自首了,成了杀人未遂案。我想,回答用途一定要说是“切菜”,要是说“剁肉”,不能被视为标准答案。含混啊,谁知道你剁的什么肉!制定政策一定要合理,否则便会成为笑谈。

  菜刀实名制为何令公众产生强烈反应

  《沈阳晚报》刊文《“菜刀实名制”咋让人如此焦虑?》认为,原本是一则无稽之谈的“菜刀实名制”信息,为何让公众如此焦虑和不安呢?究其根本,对于刀具是否管制,公众其实不在意,在意的是刀具是否会成为对自身生存安全构成威胁的罪魁祸首。不管是从社会秩序构成而言,还是从公众生活需求而言,现实中刀具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是刀具是否真正发挥其自身仅仅是工具的作用,而非安全杀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其实“菜刀实名制”与否也不重要。对于“菜刀实名”与否的公众疑惑而言,警方澄清事实容易,但公众的“刀具焦虑”却是难以一时半刻能消除得了的。因此,面对社会和公众的“菜刀实名制”质疑与关注,最根本的原因乃是从其背后的公众焦虑解除入手,消除最基本的“刀具焦虑”,而不是仅仅的对是否实行“菜刀实名制”的回应与否。

  《新京报》刊文《公众为何对“买菜刀实名”如此敏感》称,北京并没有实行购买菜刀实名制,实名买菜刀可能是一些商家为了简化管理而自主作为。然而,此事还是引起了公众的关切,大家对买菜刀实名为何如此敏感?事实上,在一般民众的理解中,购买普通菜刀和买菜一样都是寻常之举。长久以来,这不需要管制,也无需管制。买卖普通的菜刀是百姓的私事,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权利。显然,人们享受着这种固有的自由,而且也习惯于这种自由不被干涉。而民众赋予政府以权力,本质上也要保护这些基本的自由,而不是轻易限制这种自由。“买菜刀实名制”风波的背后,其实正是人们对自由被侵犯的担心,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了解到民众的心理敏感点,除了明确表示没有这一政策之外,也应该对相关商家依法进行调查,并做出处罚。

  媒体报道事件时也要多一些责任心,不要过度解读

  《重庆晨报》刊文《别让“过度解读”湮没了真相》称,对管制刀具正当正常的管理措施,却被“演绎”成了菜刀实名制,一时间,诘难之声此起彼伏。导致这种状况的始作俑者就是个别媒体吸引眼球、哗众取宠的“过度解读”的新闻报道。“过度解读”是人们在不信任的心理下,对某一项事务进行超出事实的想象和认定。事实上,最近几年的“过度解读”大有泛滥之势。去年,微博上一张“警车上擦皮鞋”的照片曾引起轩然大波,进而引发了“官民关系”的讨论、“滥用权力”的质疑、“不尊重底层劳动者”的声讨,但事实上却是司机怕耽误时间拒绝擦鞋妇女的请求,该妇女为了不耽误司机时间又做成生意主动提出的折中方法。目前,有些事件就是因为“过度解读”,使得事情偏离了真相和原本的发展轨道,产生了负作用。因此,希望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要做哗众取宠的“标题党”;在发表意见时,多一些责任心和包容心,少一些个人情绪宣泄和随意性;多一些理性冷静的客观公正,少一些自以为是的推测和定性,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传媒不可推卸的义务。

  【网民评论】

  讽刺“菜刀实名制预防犯罪”这一说法

  腾讯网网友“金犇牛”:这社会搞得这么恐怖啊。想杀人不一定用刀,现在有很多的方法,剧毒是杀人的好武器,电击,各种飞行击打器,生活用的液化气、煤气都可以使人丧命,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禁刀和限刀。从根本上说社会真的和谐了还怕什么呢?人民会保护你们官员的,不和谐肯定是要惦记着杀你的,这很正常。怕被人杀说明做了对不起人家的事。

  新浪网网友“七剑下天山”:所有的铁器都能致命,所以,也都应该实名制。以后规定,不允许制造金属制品和高硬度的塑料物品,全部使用软绵绵的塑料制品,就像棉花一样,软绵绵的,保证不会伤人。不过,仔细一想,这也不对啊,如果把这种东东塞入口中和鼻中,不是照样要人命吗?还有,空气注入血管中、水进入人的鼻子,哪样不是要命的啊?还有火、煤气等等一些危险品这些都应该实名制的。我真想不出有什么安全的东东了,我们的天才啊,快给出出主意,用什么东西才是安全的?

  网易网友“abc”: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从源头上来找突破口。每一个持械犯罪的人,都必须把作案凶器先藏匿于身上的衣服里或者裤子里或者鞋子里或者随身携带的包里,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这些持械犯罪的现象发生,建议全国所有国民均不得穿衣服、裤子、鞋子,更不得携带提包、背包之类的行囊,全部赤身裸体,你想带凶器都没有办法。

  网易大连市手机网友:菜刀应该要有序列号,而且要短信激活才能使用。建议下一代的菜刀强制配备GPS,经常可以在监控中心看到每把菜刀的所在地及流动情况。再下一代菜刀配备防砍伤装置,如刀刃在3秒内劈砍超过2次即打开防护装置,刀刃销毁,不能再砍,给无辜群众或牲畜有可逃之机。另如某人在购买后3个月内不激活使用,即视其为有明显蓄意犯罪动机,应予以没收及取消其购买菜刀资格并实行严密监控。

  认为菜刀实名制仅仅是“惰政”的一种表现

  新浪网网友“指尖春意”:防范暴力犯罪应该找其根本,而不是在菜刀方面进行控制。公安机关用菜刀实名制的方法作为减少暴力犯罪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惰政的一种表现。

  腾讯网网友“璞玉”:看似为了打击犯罪,实际上是为自己减轻责任,实为惰政的表现。而关键是这种惰政并不能解决问题,暴力犯罪并不一定用刀,即便必须用刀,也不一定非得用自己买的刀,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

  分析民众对菜刀实名制反应强烈的原因

  网易山东淄博网友:尽管公安机关回应说超市误解了其意思,但为何从一开始我们反应就如此强烈?因为菜刀实名制只是一个表现而已,民众的权利正在逐渐被剥夺,这才是我们反应强烈的关键。

  腾讯网网友“阿敏”:从火车票实名制,到福建避孕套实名制,再到北京的菜刀实名制,看似是为了民众好,但实际上是我们的私人权利不断的被侵犯。当一个的私人空间被逐渐缩小,自由得不到稳定的时候,我们无法不焦虑,无法感到安全感。其结果可能就会导致我们越来越不相信政府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我们。

  新浪网网友“一生何求”:近些年来,实名制越来越流行,越来越时髦。给人的感觉是政府对我们的监控和管制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我们的一举一动,已经不再有自由可言,这才是我们真正担心的。菜刀实名制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其中的内涵。如果管制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