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合肥是哪里的(山东省合肥市属于哪个市)

合肥是哪里的(山东省合肥市属于哪个市)

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安徽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2020年,安徽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8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上篇我们对安徽省滁州市进行了介绍,想必大家对滁州市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开始介绍第九站合肥市,感谢大家的点评!

想了解之前的文章大家可以我,阅读我的往期内容,谢谢大家!

1.城市介绍

合肥,简称庐,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合肥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日韩围棋三国赛的永久举办地。截至2015年,合肥有高等院校59所,国家实验室3所,国家重大科学装置4座,是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

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大别山余脉),自六安龙穴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进入定远县继续向东延伸。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2.美景

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古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而得名。·古镇内荟萃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特色”。·集合了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巷、古茶楼、古民居、古庙台、古战场,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这里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初具雏形,素有“游在黄山,食在三河”之誉。

李鸿章故居

·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为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是合肥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故居的建筑由南到北依次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木雕精美,各厅堂中布满李鸿章的展览。·走马楼是整个故居的精华,为“回”字型木楼,一楼有“李鸿章与招商局”展览,二楼是小姐们的闺房。·故居主体建筑的东侧是陈列馆,介绍李鸿章领导的淮军,陈列着当时淮军的铠甲,还有五色圣旨等。

古逍遥津

·逍遥津公园明清时期该园曾是官僚地主的私家花园,以水系自然地分为东西两园。·园内景点密集,东园为青少年活动区和儿童乐园,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特别适合亲子旅游。·西园则以植物造景为主,有梅花山、牡丹园、杜鹃园等,还有各种奇花异草、楼台亭阁等。

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选址合肥市政务新区,整体建筑风格体现“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择晶莹剔透的玻璃作为幕墙,极富现代感。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依靠安徽悠久的历史遗存,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收藏甚丰,现有各类文物、标本、文献、古籍藏品23万余件。

巢湖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处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因形似鸟巢而被成为“巢湖”,每逢夕阳落日,湖面波光帆影,妩媚动人。巢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罗列,参差相映,座座峰峦,姿态万千。

合肥包孝肃公祠

合肥包公祠与明教寺、逍遥古津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祠内包公享堂(主建筑)、包公故事蜡像馆(生动地展示了包公的清廉、公正、无私)最值得一看。包公祠内由正殿、东西两厢房、廉泉井、流芳亭、回澜轩、包公故事蜡像馆及大片的碧水和园林组成。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祠东六角亭内有一“廉泉”古井,在李鸿章的侄孙、光绪年间举人李国衡撰写的《香花墩井亭记》中记载:昔日有一太守游览至此,因天气炎热,喝此井水,即头痛不止。原来这个太守是一赃官,故人们称此井水为廉泉。当年明朝人重修包公祠时,给这口井修了一个亭子留存至今,廉泉的井沿上亦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那是井绳长期磨擦留下的;祠西的“流芳亭”为包公幼年读书、玩耍处;“回澜轩”则以“瓯塑”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包公真实的一生。

3.美食

周贵妃凉皮

贵妃凉皮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其中含蛋白质、糖、必须脂肪酸、磷,钙,铁,胡萝卜素,另含有维生素B1、B2、维生素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贵妃凉皮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但是很多发人却还没有意识到。吃贵妃凉皮不但不会使人发胖,相反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它的含热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饭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后不必担心会发胖,反而可起到减肥作用。凉皮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地址:合肥庐阳区安庆路城隍庙西

老母鸡汤

“肥东到肥西,买只老母鸡”,合肥肥西老母鸡全国闻名。炖煨的老母鸡是当地的“本鸡”也就是土鸡,选料隔年麻黄鸡,小火久炖,精华都融在了浓汤里,汤醇味厚。有机会可到肥西老母鸡基地品尝,从市中心自驾前往约40分钟,不枉此行。鸡汤被端上桌后揭盖,清香四溢,再配上最新鲜的蔬菜,原滋原味的体验最唯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补充蛋白质,选择老母鸡是对的,但喝鸡汤的同时也要吃鸡肉,这样才易吸收营养。

地址:合肥庐阳区步行街文昌阁101号

推荐理由:作为合肥人,谁不知道肥西老么鸡呢~哈哈。鸡汤很香,很好喝,比起一般的快餐,虽然贵了点,但是味道很好,一小盘一小盘的也很精致。上次在南京的珠江路也看到了,看来肥西老母鸡已经走出合肥走向全国了啦~

庐州烤鸭

庐州烤鸭原系宫廷御膳美食,明时流入豪门至民间。该产品选料严谨,加工考究,香气浓郁、皮酥肉嫩、咸淡适宜、肥而不腻、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1987年分别荣获安徽省和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龙虾

目前合肥称的上龙虾一条街的有,宁国路、罍街、大通路、琥珀山庄、大学城等(以下图片按顺序对应这几个地方),这些地方聚集了大量专营龙虾烧烤的中小饭店、大排档。

李鸿章大杂烩

刚说到庐州烤鸭店在淮河路步行街,那就顺便说一下李鸿章大杂烩。但道菜是传说中的,我在合肥这么多年,没见过也没吃过。

李鸿章的故居就位于淮河路步行街,离上面说的庐州烤鸭店100米不到。其实整条淮河路在清朝都是李鸿章他们家的。

李鸿章大杂烩是合肥名菜。 相传李鸿章在访问美国期间,曾宴请美国宾客,因中国菜可口美味,深受欢迎。李即命厨师加菜,但正菜已上完,厨师只好将所剩海鲜等余料混合下锅,烧好上桌,外宾尝后赞不绝口,并询问菜名,李用合肥话说:“杂碎”(即杂烩谐音)。此后,“大杂烩”便在美国传开

花千米

这是一家专门做花胶的店,花胶是香港女星最喜爱的滋补品,甚至超过了燕窝鱼翅。

花千米的老板原来就职于香港米其林餐厅—利苑,深得甜品与煲汤真传,所以回济南后,

选用新西兰的鳕鳘鱼胶,做出了即食花胶这样的美食,它胶原蛋白丰富,具有补血活血,子宫修复、备孕保胎、美肤抗皱等功效,

尤其是对于对皮肤及孕期妈妈的补充效果甚好,还能抗疲劳,提高免疫力!

最方便的是开盖就能吃,甜品的口感,很顺滑,而且一点不腥。不过目前只接受网上预订。

他家开了淘宝店,在家也能吃了噢,超棒

人均:98元

胖姐拌面

老合肥的记忆中有这家面馆,多少人开着车也要来吃。经常有人坐在路边的小椅子上大快朵颐。最经典的是牛肉拌面。风干牛肉的口感比较干硬,但是很入味,所以吃起来很过瘾,面条也是十分劲道,混着酱料的面条,不知道多少人都爱这味道呢。

泥鳅挂面

合肥人出了名的爱吃泥鳅,泥鳅面也是徽菜的代表之一,也是很多家庭年夜饭的一道点心。安徽人口味偏重,泥鳅腥味大,所以通常在红汤中烹制,再加入当地顺滑劲道的挂面,口感鲜美、辣爽开胃,很多身处异乡的合肥人都馋这一口呢。

推荐餐馆

三河土菜馆:合肥肥东县

陈三光芙蓉蛋卷

在当地也很有名,面皮薄而劲道,里面裹着鸡蛋、豆皮、烤肠、豆芽、香菜,不过不能吃辣的人要提醒店家少放辣酱,不然会变香肠嘴的。

地址:庐阳区女人街

三河米饺

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心味鲜美。已有近百年制作历史。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唐/李白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 李白在谒见庐江郡守吴王李祗时相处甚欢,与吴王一起为当地一名杜姓秀才送行,作《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此诗虽为应时挥毫之作,却留下了“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这样的佳句,清爽秀丽、浑然天成。

合肥怀古·曹公教弩台

唐/吴资

曹公教弩台,今为比丘寺。

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

❀ 诗句道出了“教弩台”与“明教寺”的历史关系。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史载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南朝梁时,在点将台原址上建寺(明朝时始称“明教寺”)。“明教寺”屡经兴废,至清咸丰三年(1854年)复毁于战火。同治初年,太平天国将领袁宏谟于太平军失败之后,慨然出家于紫蓬山西庐寺,后参禅于明教寺(为西庐寺下院),经多年苦行募化,终于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寺院。现在的大雄宝殿后殿即为当年的建筑,也是寺庙的主体建筑。1981年,明教寺被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咏四顶山二首(其一)

唐/罗隐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舍发和须。

❀ 这首诗描写的是庐阳八景中的一景“四顶朝霞”。四顶山,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境内、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山体面积2.67平方公里。因山有四顶,故名。四顶山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全其美和独特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而雄居皖中。

秋日湖外书事

唐/杜荀鹤

十五年来笔砚功,只今犹在苦贫中。

三秋客路湖光外,万里乡关楚邑东。

鸟径杖藜山醫雨,猿林欹枕树摇风。

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

❀ 秋日巢湖风光撩人,契合作者心境,两者产生共情。作者在巢湖岸边,望湖抒情,感叹人生。

仙人洞看花

北宋 / 欧阳修

学书学剑未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

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

饶他世态云千变,淡我尘心茶半瓯。

此是巢南招隐地,劳劳谁见一官休。

❀ 仙人洞在巢湖市银屏镇南银屏山上,《巢湖地区简志》记:“洞高约20米,宽30米,纵深200余米。洞内曲折幽深,蔚然奇观。仙人洞上方为悬崖峭壁高有百米,临空欲倾,形极险峻。”

汤坑泉

北宋/王安石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

更忆骊山下,敞然雪蒲塍。

❀这是王安石被贬至舒州赴任途中,受李公麟邀请游东汤池,品香茗,泡温泉,遂题诗《汤坑泉》。“汤坑泉”就是今天的汤池温泉,在庐江县汤池镇境内。丁汝昌亦曾题诗云:“青川水常流,骑马去闲闲。温泉如有意,暮雀相与还。名城藏古刹,落日满秋山。待到还乡日,归此且闭关。”

送范仲讷往合肥

南宋/姜夔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 赤阑桥是南宋词人姜夔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重要地名。从字面看,赤阑桥是红色栏杆的木桥,姜夔走过这座桥,就走进了合肥历史文化的重要一页。姜夔是江西鄱阳人,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却是不断往返于杭州、合肥之间,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文字都是和合肥这座古城联系在一起的。

经考证,赤阑桥具体位置在今桐城路的月潭庵北侧,45中门口。2002年,合肥市政府在45中(当时是合肥师范附小)门口立了一块“赤栏桥”石碑,并将姜夔的《送范仲讷往合肥》刻于碑上。2006年,该桥附近进行改造,结合姜夔的诗句,再次将桥更名为更有历史意义的赤阑桥,成了桐城路上的标志性景点。

巢山二首(其一)

南宋/ 陆游

巢山避世纷,身隐万重云。

半谷传樵响,中林过鹿群。

虫锼叶成篆,风蹙水生纹。

不踏溪桥路,仙凡自此分。

❀ 此诗应该为陆游九年川陕生活后(淳熙五年)东归经巢山而作,细腻笔法,语言豪迈,描绘了巢山的优美风光,讴歌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诗中的巢山,据《太平环宇记》载,本名道人山,唐天宝六年改为巢山,即今巢湖市坝镇境内的象山。

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

明/王阳明

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晚生。

野塘水轻绿,江寺雪初晴。

农事沾泥犊,羁怀出谷莺。

故山梅正发,难寄欲归情。

❀ 立春日为重大节日,巢湖流域称之为迎春日,仪式隆重。此为作者在立春日赴合肥途中见闻抒怀。

中 庙

明/储良村

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

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

罗隐诗留仍水殿,伯阳仙去只山隈。

长空送目云霞晚,两腋天风下凤台。

❀明御史储良村这首诗描述了巢湖之中,傍晚之时,众多船只打鱼归来,降下风帆的画面。 同时,描写了中庙的气势。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朱砂色巨石矶,突入湖中,形似飞凤,用“凤凰台”三字形容中庙最恰当不过,凌空映波,壮殿压云,缥缈于河岸烟雨之间。

谒包公祠

清/宋衡

孝肃祠边古树森,小桥一曲倚城阴。

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

❀ 清代思想家宋衡诗中所描绘的孝肃祠指的就是合肥包孝肃公祠,坐落在合肥包河的香花墩之上。包拯辞世之后,灵柩从开封运回合肥,归葬于包孝肃公墓园,后在包河东南畔重建。到了明朝,包河岸边的香花墩兴建“包公书院”,供包家后裔及城内百姓读书,后被定名为“包公祠”,可惜毁于战火。直至光绪年间,晚清重臣李鸿章捐资,重建包公祠堂,一直延续至今。包公墓、包公祠、香花墩、廉泉,承载着后人对包拯的崇敬之情。

湖上七绝

清/李鸿章

巢湖好比砚中波,手把孤山当墨磨。

姥山塔如羊毫笔,够写青天八行书。

❀ 李鸿章对中庙、姥山有过设计与建设,此诗应为文峰塔续建后,登舟泛湖时的即兴之作,诗中透露出作者心情舒展,浪漫且不乏豪放与傲物。

感谢您的点赞和!上期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浅谈全国34个省级区域之华东篇:安徽省-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