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立秋(左河水的节气诗)

立秋(左河水的节气诗)

立秋(左河水的节气诗)

立秋,是一首描写农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情形的七言绝句诗,作者左河水。该诗採用写实的手法,以短短四句28字,描写了梧桐叶初落的入秋景象;农民们信步于稻花田间的小路,对丰收在望的水稻喜有评说。同时,表达了虽然已立秋,但气候上还存在“秋老虎”,树上还有寒蝉鸣唱的情景。作品发表后还被中国网等网站的文章引用。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立秋外文名称:Beginning of Autumn作品别名:立秋节气创作年代:2013年秋作品出处:《中国诗赋》2016年3期文学体裁:诗词(七言绝句)作者:左河水创作地点:江西南昌

作品原文

立秋(左河水)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一叶梧桐来报秋一叶梧桐来报秋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作品注释

1、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誌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启始性节气。2、梧桐:是一种落叶乔木,。中国梧桐科植物,连栽培的种类在内,共有19属82种3变种,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各省,而以云南为最盛。其分布範围一般不超过长江以北,并以北回归线以南分布最多。只梧桐可栽培至华北和西北地区。自古以来,秋风落叶,雨滴梧桐往往成为文人笔下表达秋来时逝、孤独忧愁的意象。3、报秋:因为梧桐是一种种植比较广泛,人们比较熟悉的落叶乔木,对季节反映比较敏感。每当夏去秋来,人们往往看见它较早地叶黄叶落,故为报秋。有成语: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又如: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4、稻花田里:指在抽穗扬花的水稻田间或田埂上。5、盛夏:是指夏天最炎热的时候。6、虎:这里指的是“秋老虎”。秋老虎是中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7、寒蝉:是蝉的一种。又称寒螀、 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有黄绿斑点、翅透明。天冷时叫声低微。有《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作品解读

这是一首描写农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情形的七言绝句诗,诗人採用写实的手法,以短短四句28字,描写了梧桐初落叶的入秋景象,农民们在稻花田间面对对水稻丰收在望的情形。最后,描述了大地刚刚入秋,还有“秋老虎”存在等初秋的气候物候特徵:“一叶梧桐一报秋”。这是此七言绝句的第一句,点明了秋天的迹象。自古以来,秋风落叶,雨滴梧桐,往往成为文人笔下表达秋来时逝、孤独忧愁的意象。由于秋夏之交的气候、物候、天气很难区分,诗人在此也抓住梧桐这种对季节特别敏感的植物,来表明立秋之日的表象。特别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乎只有梧桐这种乔木在入秋之时会出现稀少性落叶的情形,这就给人起到了一个报秋的作用。“稻花田里话丰收”。指进入金秋的时节,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诗人抓住其中水稻这一主要粮食作物来表达丰收在望:农民们巡视在抽穗扬花的水稻田间或田埂上,高兴地谈论着粮食的丰收与幸福的生活。“虽非盛夏还伏虎”。这一句写的是气候,诗人左河水在其它节气诗里都是先写气候、气象最后写农业生产,此诗由于内容衔接的需要进行了例外的安排。此句意思是说,时令已交初秋,天气尚未凉爽。特别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差别较大。立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未有秋天的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的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属于夏暑之时,同时由于颱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人们对初秋副热带高压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的暑热天气取名叫“秋老虎”。“更有寒蝉唱不休”。此句与前面一句内容相对应(老虎对寒蝉),选取描写了一种具有立秋节气特徵的物候(寒蝉)鸣叫状况的描写。寒蝉是蝉的一种,时间刚刚步入秋季,人们依然如在夏季一样能听到蝉声一片,而且天气越热声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