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鲜为人知的传奇孤儿院!居然就藏在徐家汇这个小破楼里。

鲜为人知的传奇孤儿院!居然就藏在徐家汇这个小破楼里。

说起徐家汇,阿拉都熟悉

从小到大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

徐家汇源景区也是阿拉常逛的地方

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观象台旧址……

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地方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在徐家汇源景区内的蒲汇塘路

徐家汇天主教堂南约500米处

还藏着一个老上海的重要地标

——土山湾!

说起土山湾

相信许多年轻人都没怎么听说过

(就连百科菌都是参观过后才知道的呢~)

估计只有老底子上海宁还记得这里

以及这里的辉煌历史!

这里曾建起上海第一座孤儿院

曾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曾是一代艺术名家的启蒙地

曾创造了中国工艺史上的诸多第一

更是上海艺术工艺和海派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而如今它是静默伫立的土山湾博物馆

用温和优雅的姿态

向人们诉说着土山湾的历史变迁

土山湾孤儿院

“出淤泥而不染”的文化圣地

土山湾,原位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

地如其名,最早是由河道淤泥堆积而成

据说,1832至1837年间

由江苏巡抚、民族英雄林则徐率领民众

疏浚蒲汇塘等河道堆集的淤泥而成

故名"土山湾"

而曾鼎鼎有名的土山湾孤儿院

则要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说

1864年

天主教耶稣会在这里购置土地

平整山丘,建立了土山湾孤儿院

先后收养了近万名孤儿和贫困幼童

让无家可归的孩子们

在动乱的年代能够安居一隅

也是难得的幸事了……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海派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继土山湾孤儿院之后

传教士们又创办了土山湾孤儿工艺场

开设了绘画、雕塑、印刷

木刻、金工、照相等工场

让孩子们能够习得一技之长

获得安身立命的资本

也让许多孩子就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一百多年的时间,有人在这里成家立业

有人从这里走出国门,留洋海外

有人在这里领悟艺术真谛,终成大师

有人在这里奋发图强,引领后来人……

一所小小的孤儿院

却成功地走出了一批批工艺美术人才

陶冶了一个个海派艺术大师

享誉世界、曾为法国总统密特朗塑像的

著名雕塑家张充仁

作品入选国家邮电部发行邮票的

黄杨木雕大师侯志飞

应邀去德国举办个人画展的

西洋画大师叶兆澂(cheng)

创办慕白画室,培养青年画师的

近现代画家李慕白

创办“哈定画室”

著有《哈定画选》《水彩画技法》等书的哈定

就连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等大师

也都曾在此学习或任教,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

土山湾博物馆

历史发展的见证者

如今的土山湾博物馆

就建在孤儿院的原址上

分为牌楼厅、徐家汇厅、土山湾厅

和传承影响厅四大展厅

里面不仅有镇馆之宝“中国牌楼”

各种精美罕见的工艺作品

还有丰富详实的实物与史料

全面展示了土山湾的历史、文化和发展

想要深入了解土山湾,阿拉看就是了~

01

镇馆之宝“中国牌楼”

3次参加世博会、绕地球一周

从博物馆正门进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玻璃棚

这就是牌楼厅,里面展示着

曾参加过3次世博会、绕地球一周后

终于回到故乡的土山湾“中国牌楼”

第一眼望去,百科菌只有一个感jio

那就是“震撼”!

高大的牌楼伫立在展厅中央

古朴的造型、精致的雕工

沧桑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不愧是镇馆之宝,这份厚重沉稳的气质

可不是一般文物可以比拟的呢~

怪不得当年刚回国展出的时候

能够引得大家排队参观!

百科菌心服口服,只嫌自己来得太晚!

作为镇馆之宝

不仅要造型霸气,“实力”也必须不俗哇!

1913年,在葛承亮(德国人)的带领下

数十名孤儿历时近一年

才雕刻出这座高5.8米

宽5.2米的全柚木牌楼

3次参加世博会,并获得甲等大奖章

这可是妥妥的“用实力征服了世界”哦~

百科菌忍不住骄傲地搓手手,嘻嘻……

不过,毕竟是历经了100多年的历史

牌楼在回国之前,也有许多的损坏

好在2009年回归中国后

经过精心修护还原了当年的模样

大家才得以见识牌楼的“真容”

现在仔细看还能看到修复的痕迹

颜色深的部分是当年的原件

颜色浅的部分则是后来修复的地方

这些虽然都是修复的部分

但看着精湛的雕工、细致的拼接

也让人忍不住为这些手艺人点个大大赞!

02

木雕精品“百塔”

栩栩如生的“玲珑宝塔”

不仅是中国牌楼

当年孤儿院里创作的精品还有很多

例如当年与之一同参加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

以中国著名的86座宝塔为原型的

木雕精品“百塔”

也是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

不过现在这些“宝塔”还流落在世界各地

目前馆内仅有上海人熟知的龙华塔、松江方塔

北京多宝琉璃塔和天宁寺塔

四座木雕宝塔的复制品

虽然是复制品,也能看出其精致的工艺

不难想象珍品会是怎样得精美绝伦

真心期待“百塔”能够早日回归

让阿拉能够一睹“芳容”

03

“土山湾工艺”

与世博会的不解之缘

不仅如此

当时的“土山湾工艺”名头可不小呢

名声都传到南亚和欧洲去了

1900年法国巴黎

1902年越南河内(法兰西)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

1905年美国芝加哥

1939年美国纽约

都曾留下了土山湾工艺的身影

各种木雕、绘画、编织和五金等工艺作品

不仅参加了多届世界博览会

还获得了多项荣誉

创下了国内同一个单位

历史上参与世博会最多的记录!

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心里美滋滋~

04

“粉墨重彩”

京剧名家脸谱画展

除了常规展品,牌楼厅目前正在举办

“粉墨重彩”京剧名家脸谱画展

喜欢国粹的朋友们有福啦~

要知道名家京剧脸谱画,可是被列入了

“第六批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哦

感兴趣的筒子们千万别错过!

看看这些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脸谱画

百科菌都恨不得把它们带回家呢~

越过了牌楼厅

就是关于徐家汇和孤儿院的展厅了

在这里,阿拉可以详尽地了解

那段百年前的历史!

05

徐家汇

百年建筑中的历史变迁

详实的文献和图片资料

带大家领略百年前的徐家汇

徐家汇藏书楼、观象台、天主堂……

一座座百年建筑,在这里依次伫立

徐光启、利玛窦、马相伯……

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呼之欲出

东学西渐,西学东传,海派文化开端……

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一次次强烈碰撞与交融

历史的篇章虽然已经翻新

但旧时的回忆却能完好地保存在这里

供后人参观品鉴~

06

绘画、木工和印书

孤儿工艺院的“三大金刚”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是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从建立之日至1960年,长达百年的时间里

从事艺术培训,建立生产工场

以大量制作精美的工艺品闻名世界

成为上海西南处的一块文化地标

而绘画、木工和印书技艺

更是土山湾得“三大金刚”,名扬海外!

展厅里还可以看到当年外国指导老师

在此教授绘画、木工和印书的场景哦~

01

土山湾画馆 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前身为“徐家汇画室”

清咸丰年间(1851年)

由西班牙人范延佐、意大利人马义谷创办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迁入土山湾

画馆在保持西洋绘画技法的同时

还融合了中国绘画的元素

形成了土山湾画的独特风格

透着浓浓的“中国风”~

同时还培养出

中国水彩画第一人徐咏青

上海创建美术学校第一人周湘

以及刘必振、张聿光、张充仁

等一大批西画人才

而他们也成为了

中国近现代西方绘画艺术的

传播者和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先行者

所以土山湾,也被誉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02

土山湾木工部 媲美欧洲工场

工艺院中最早设立的工场

也是当时土山湾相当厉害的部门

被称赞“可以与欧洲最好的工场媲美”

木工部以制造教堂工艺品著称

不仅中国天主教各地教堂的

祭台、圣像、圣器等装饰用品

大多都是土山湾木工部制作的

就连香港、澳门、日本、越南、

菲律宾等地教堂的高级装饰

也有很多都是来自土山湾哦!

而且不仅仅是工艺作品精美

木工部还有很多工艺大师!

先后设计并督造虹口耶稣圣心堂

徐家汇圣母院、土山湾慈云桥等建筑的

马历耀(法国人)

设计制作比利时莱肯宫中式小楼、小亭

负责制作土山湾中国牌楼

中国宝塔等大型木雕作品

并在世博会上获得甲等大奖章的

葛承亮(德国人)

曾参与1912年上海拆城筑路等重大工程

设计青浦小东圩天主堂的

潘克恭(江苏青浦人)

创立“海派黄杨木雕”工艺的

徐宝庆(浙江台州人)

03

土山湾印书馆 中国近代印刷技术的引领者

创办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印书馆

在印刷技术方面创3个全国第一

1874年,率先引进石印技术

1875年,率先引进珂罗版印刷技术

1900年,率先引进照相铜锌版印刷技术

在二十世纪初

每年出版中西文书刊达百余种

是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时间最早

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可以说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印刷技术的引领者

不只是“三大金刚”

展馆内还有很多油画、水彩画

雕塑、家具、木雕、玻璃彩绘作品

让人目不暇接,拍手称赞

反正百科菌参观的时候

全程化身“柠檬精”,羡慕嫉妒恨中……

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人物

才能创造出这样的艺术品

土山湾博物馆

门票:免费

时间:每周二至周日09:00-16:30

地址:上海市蒲汇塘路55-1号(近漕溪北路)

交通:地铁1、4号线可达;公交43、50、926路可达

“粉墨重彩”——京剧名家脸谱画展

门票:免费

时间:即日起至2月底

地址:土山湾博物馆,牌楼厅

关于土山湾,你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图文/上海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