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清朝的铁帽子王,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有什么区别吗?

清朝的铁帽子王,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有什么区别吗?

清朝宗室的爵位体系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在宗室爵位上,秉承授职爵而不授藩土的原则,即高官厚禄养于京,不以藩土供养。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以和硕亲王领衔,后边还有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铁帽子王就是一种特殊的亲王爵。

清宗室获得爵位的方式有功封、恩封、考封三大类。功封就是以特殊功勋为标准,往往授予亲王爵,并世袭罔替;恩封则是皇帝大婚、边界大捷等大庆时期,对一些宗室的升等加封,这类爵位是世袭递降的,底线是将为辅国将军;考封则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爵位分封,按照成绩进行降等,直到降成了“闲散宗室”。我们所说的铁帽子王,其实就是开国因特殊功勋授予的8位世袭亲王,即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和清晚期增加的恭亲王,怡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清制规定,凡皇子年满15岁,宗人府要奏请皇帝为其封爵,若皇帝不许,需要隔五年再行奏请。从亲王爵至奉恩将军爵都可世袭,一般由嫡长子“袭封”规定的爵位,世袭罔替的则是袭封原爵,世袭递降的则往下顺延一个爵位进行袭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有意打压宗室权力,因此规定对亲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减一等。比如,在此之前,亲王嫡子以外的各子都可封为郡王,在此之后则只可封为贝勒;之前郡王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为贝勒,之后改为贝子。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再行规定,应封爵位的宗室,需要在20岁时,进行满语和马、步射的考试,成绩优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级封爵;劣者,降两级封爵。

到了乾隆时期,规定马射、步射和满语三项全优者,方可授予应得之爵位;两优一平降一等;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降二等;三项皆平或一优一平一劣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项皆劣者,停封再考。若应封奉恩将军者,已无爵可降,只得停俸,应降一级者则停俸两年;应降两级者停俸三年;应降三级者停俸四年。而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考封制度更加严苛,考试与应封之例不符合者,不仅停封,而且再无参考机会。

由分封方式可以看出,爵位是如何获取的,就关系到承袭方式。如亲王,若是功封,那就是世袭罔替,继承者永远是亲王爵,这就叫铁帽子王;若是恩封,那就是世袭递降,继承时按照规定降一个等级,亲王之后则袭为郡王,直到辅国将军爵,这样的亲王也被叫降王。

若不论获取方式,一般和硕亲王爵只有宗室里的皇子、皇兄才可获得。值得注意的是,铁帽子王里有两个郡王,即顺承郡王、克勤郡王,这两个世袭罔替的郡王,在级别上与世袭递降的亲王一样。

多罗郡王一般是授予皇子、皇侄;和硕贝勒也主要针对皇子、皇侄、皇兄弟、以及特殊功勋的宗室成员。贝勒的形象比较深入人心,因为影视剧的刻画较多,他们按照规制,可穿四爪蟒袍,戴二层金龙朝冠,挂配有七颗东珠的朝珠。如果皇子在15岁前夭折,往往也是按照贝勒爵追封,陪葬物品就有上述这些。贝子也是一样,皇子也有夭折后追封贝子的。

综上,清朝宗室爵位中,亲王、郡王中有世袭罔替与世袭递降之分,总体上以世袭罔替更为尊贵,所以出现郡王与亲王同级现象。而在分封方式上,功封最为尊贵,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皆以功封获得。其余的差异也就表现在俸禄和等级上,等级主要体现在礼制上,即服饰、府邸、婚葬等规制方面,古代说的僭越往往就是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