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怎么理解?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怎么理解?

这是纳兰性德《木兰花》词句,以仄韵作凄词,好词!

这阙词是词人写给因父母阻挠不能成婚的情人的。大凡古人作诗词,一气贯通,不象今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一些孤句堆到一起,便以为是诗词。我曾指点朋友读前人律诗,说:“大凡抽掉中间两联,首尾气韵相通便是好诗。”我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崔颢《黄鹤楼》,去掉中二联,便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绝好的绝句。又举李商隐《无题》去掉中二联,读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尤其李商隐这首,去掉中间那四个典故,作绝句比原来的律诗更妙。

纳兰这阙词,虽不是律诗,去掉中二联格律有点不谐,但气韵并无滞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样读不是正格绝句,象“折腰体”,二三句失粘,因为“木兰花”本身就折腰。忽略重复的“何”字,意思还是一致的。

中间四句我不多说,单说首尾,大意如下:人在这世上要是象初相识时那样没有情意没有牵挂该多好,就不必象秋天里的扇子被人抛弃一样积怨含愁了。这个样子还不如那些穿着华丽衣装负心薄幸的人,那些喜新厌旧的家伙们至少还曾经有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良好誓愿。当然,这中间用“骊山语”借用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典故,唐玄宗不是自己负心薄幸杀了杨贵妃,是三军相逼不得已。纳兰不能和心爱的人儿成婚也不是自己负心,也是被逼的。但唐玄宗有过一段与杨贵妃两情缱绻的岁月,纳兰性德与沈荃什么都不曾有过,因此才有“何如”的感叹,他自认不如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