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白矮星的密度是多少?

白矮星物质的典型密度约为105~107克/厘米3。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表面温度8000K,发出白光,可有几十亿年寿命。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

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白矮星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的表面重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假如人能到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他休想站起来,因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别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白矮星结晶核体

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

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其表面温度达到12000度,是太阳的两倍左右,质量为太阳的1.2倍,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其主要成分为氧和氖。通过对GD 518白矮星亮度的变化判断,实际上它正在进行“脉冲”式的膨胀和收缩,这意味着其内部存在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