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表格(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表格(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小小编辑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表格,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急性淋巴结炎:

肿块又红又肿,又热又痛。

2.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约0.5-1.0cm,质软。大多有明显的感染病灶,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疼痛压痛。一般直径小于2 ~ 3 cm,消炎处理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时间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意义不大。而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无明显原因的肿大,提示全身淋巴增生性疾病。

3.淋巴结结核:

低热,肿大淋巴结质硬(纤维化或钙化),表面不光滑,质地不均(干酪样变性),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状,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溃烂。常伴有肺结核。这些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和血结核抗体均呈阳性。诊断的方法是多处做淋巴结穿刺、涂片、活检,找出结核的原发病灶。

4.结节病:

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人,淋巴结多在直径2cm以内,质地一般较硬,不融合,不与皮肤粘连。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临床上90%上有肺部改变,并伴有长期低热。淋巴结可能会在全身肿胀,尤其是耳朵周围,下巴下面和气管旁边。可有乏力、发热、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可有肝肿大和/或脾肿大,纵隔和浅表淋巴结常被侵犯和肿大。活动期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约1/2的患者血清球蛋白部分升高,尤其是IgG,血浆白蛋白降低。血钙升高,血尿酸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急性期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活性升高(正常值为17.6-34u/ml),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升高对结节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多为青壮年,突发高热,持续低热,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像流感。肿大的淋巴结经常疼痛和触痛,并且它们彼此不融合。常出现白细胞减少。病理检查可见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周围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该病可在1-2个月内自然缓解(自愈),预后良好。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就可以好转。对症治疗可以配合中药缓解症状。严重者可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无效。

6.巨大淋巴结增生:

不明原因的淋巴结病,侵犯胸部,纵隔,肺门和肺。肿瘤切除后,症状消失。

7.淋巴结转移癌:

质地硬,没有压迫感,没有运动感。多见于鼻咽癌、肺癌和消化道肿瘤转移。

8.反应性淋巴结炎:

当身体受到外伤或疾病或异物抗原引起的紧急反应时,会引起反应性淋巴结炎。比如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会引起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常见化学药物引起的称为药物热,如甲基多巴、异烟肼、苯妥英钠等疫苗;由生物制品引起的称为血清病。这些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