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合欢树史铁生赏析(大家可以阅读一下)

合欢树史铁生赏析(大家可以阅读一下)

小小编辑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合欢树史铁生赏析,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史铁生的作品向来以轻远著称,《合欢树》就体现了这一点。全文思绪万千,用笔灵动,但以“相思树”为中心的意象并不呆板,“母亲”的想法始终荡漾而去。构思平实自然,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散文“散形而不散神”的特点。

2、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两段:母亲去世前后。作者在描写母亲生活的场景时,以十年为分界线,描写了大量母子相伴的生活细节:我10岁时是个聪明调皮的小男孩,作文写得很好,但年轻的母亲还不服气——充满童趣,于是跃然纸上;20岁那年,“我”双腿残废,年纪不小的母亲竭尽全力与命运抗争,却无济于事。绝望和希望的现实把母亲和儿子绑在一起;30岁的“我”终于走出了命运的低谷。然而,我的母亲已经由鹤西.三个场景,三种情境,三种心情。“我”逐渐从一个懵懂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能掌握自己人生的铮铮汉子。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母亲历尽沧桑,默默把命运的沉重打击转移给儿子,母爱越来越深刻。就像儿子对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的爱已经成熟一样,一切都因为母亲的去世而戛然而止。

3、最后这种感觉得到了升华。作者对下一代孩子寄予一定的希望:这个孩子“不哭不闹,只是盯着窗户上那棵树(洋槐)的影子”。长大后他“会想起童年,那些摇曳的树影,还有自己的母亲”。这个孩子无疑是健康快乐的。至少他被母亲和相思树双重温暖的怀抱包围着。至少他可能不会像作者一样遭遇残疾和丧母的双重悲剧。在这个孩子的设计中,作者明显流露出一种苍凉感,一种渴望时光倒流的幻想;在这里,“合欢树”的象征内涵再次凸显。它不仅是缺席的母亲的象征,也是作者与过去岁月纠缠的通道。是作者日益成熟的人生感悟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