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潘金莲》异常场次原来并非“幽灵场”:影院、片方辟谣,专资办澄清

冯小刚因排片问题开撕万达,到《我不是潘金莲》被曝“幽灵场”,再到华谊兄弟就“挤出同档期《神奇的动物在哪里》”等相关谣言发律师声明,这几天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口舌之争,难辨是非,无关痛痒,但影片若有“幽灵场”甚至“票房作假”那就是原则问题了。因此,《我不是潘金莲》部分影院场次异常情况一经媒体曝光,就引起业内及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对此,国家电影专资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正式作出澄清,经过调查《我不是潘金莲》目前的部分影院场次异常情况不属于“幽灵场”。

尽管《我不是潘金莲》有着圆形画幅、审查突破尺度、极具讽刺价值等新鲜看点引发媒体关注,但是上映头几天就被人质疑“幽灵场”涉嫌触及底线又制造了新的媒体兴奋点。恰如媒体质疑的,难道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刚刚被正式通过,《潘金莲》就敢“顶风作案”吗?

在多家媒体报道中,指证的《我不是潘金莲》可疑场次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

国家电影专资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们已经接到了几起关于该电影票房的举报”,但对于媒体“幽灵场”的质疑,该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调查情况,还不能认定这些异常场次是“幽灵场”。

国家电影专资办是国家广电总局直属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全国的几千家影院都是通过票务综合信息系统,将影片票房、人次、场次等数据实时上报到其接收平台。因此,国家电影专资办称得上是掌握最全面、准确电影票房数据的部门。国家电影专资办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国家电影专资办依照四个维度界定“幽灵场”:

第一,一般为零点后播放的影片;第二,影院所有厅每隔2小时都排满;第三,影院播放服务器没有播放记录;第四,电影票价出现异常。

“不一定所有的条件都要具备,有的具备几项就可以判定为‘幽灵场’了”,上述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对《我不是潘金莲》的调查结果,并未满足上述条件。

第一,影城调整放映场次自主锁座;第二,影城操作失误做了临时锁座。

1.一些影城由于天气变化和时间太晚等原因调整放映场次自主锁座,例如:

实际情况是,深圳17.5影城沙井店是21日当晚22:10~0:30是最后一场排片,并无人买票因此影院决定锁场,并未实际出票。

影城售票系统截图

深圳17.5影城沙井店21日专资后台上报票房数据不包括该场次,不存在潘金莲刷票房嫌疑:

专资数据

类似情况,华谊兄弟武汉黄陂店是因为21日晚大幅度降温顾客减少,影城临时撤场锁座对影厅进行消毒、保养工作,售票系统并未有实际票房产出。

大连博纳影城(亿合城店)是因为考虑到晚上10点多看电影人不多,自主通过锁场动作减场,以避免出现一两个观众还开场次放映的情况。

乌鲁木齐戛纳国际影城是原计划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收入,结果晚上临时接到社区通知要求晚上营业时间不得超过凌晨2点,但排好的场次当时前台人员不会撤掉排片,只能暂时锁座。

福州红星太平洋影城等影城也都是这种类似情况,影院根据自己经营需求自主锁场调节场次,但都按照实排场次产生票房上报专资,并不存在票房注水情况。

2.一些影城是因为排片人员操作失误、误排场次,做了临时锁座,例如:

专资数据

南京幸福蓝海江宁影城也是类似正常的排片误差,2小时内就删除了误排场次,并就上述情况报备监管部门。

但这种线上显示的不可售状态,并不一定表明这些座位的电影票已经销售出去了,不能据此推断一定存在“幽灵场”或“票房注水”等违规操作行为。

但是,从目前观众反馈和一些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我不是潘金莲》部分异常场次还不能界定为“幽灵场”。部分影院自主锁定座位未实际售出电影票并不产生票房,也不会有上报专资的票房。这种情况与所谓“买票房、票房注水”有本质差异。

目前来看,《潘金莲》的“幽灵场”风波似乎是虚惊一场。但令人感慨的是,今年的电影市场已经展现疲软的态势,好不容易有几个热门影片,其被关注、解读的点,却往往在保底、票房、背后公司估值等资本运作上,对于影片本身价值的关注却越来越少。

抛开这些商业性的烦恼,就《潘金莲》以圆方镜头来暗喻故事背景的创新、涉猎题材的大胆、讽刺意义的深刻来看,即是冯小刚本人的一部突破性作品,也是国产电影一部里程碑式作品。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红颜祸水”的《潘金莲》引发了冯小刚的舌战群雄、华谊背锅后的律师声明、“幽灵场”风波的虚惊一场,但是,这依然没有磨灭《潘金莲》这部电影本身的口碑。

整体而言,《潘金莲》拥有一部好的小说IP,冯小刚也有着过硬的讽刺艺术的功底,戏里,《潘金莲》从一个女人切入,讽刺了整个官僚体制,映射着那些为了保住乌纱帽而各种折腾的人。这么来看,《潘金莲》其实比《秋菊打官司》更胜一筹。戏外,作为片中“唯一的主演”范冰冰,此前她的表演一直被人诟病,通过这次《潘金莲》的“扮丑”,她却实现了演艺生涯的一次升华。

《我不是潘金莲》恰如一面镜子,戏里,李雪莲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而枉费十多年的大好时光,戏外,是这部电影的片方、发行方、影院等相关项目参与者为了证明自己清白而耗费了数日精力。通过此次事件,也折射出整个电影行业尚存在不成熟、不规范等各种阶段性乱象。

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行业各方共同维护,作为电影行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既希望“幽灵场”、“买票房”等违规操作行为得到监督和严惩,也希望所有捕风捉影的恶意炒作越来越少,给那些热爱电影的人们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认真打磨下一部中国好电影,真正用好作品来抚慰我们焦灼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