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粘贴复制的优秀!他们是川大“见贤思齐”兄弟!

  • 梁思贤(右)和梁思齐

    他们是就读川大的双胞胎兄弟,

    更是成长的同伴。

    他们有共同爱好,

    也有不同的兴趣,

    医学与工科,

    是他们各自追逐的热爱,

    亦在他们间碰撞出火花。

    今天,一起来听听梁思贤和梁思齐的的故事。

    相伴成长,同行互助

    梁思贤、梁思齐来自成都,兄弟俩出生时间只相差了一分钟,父母取名于“见贤思齐焉”,希望他们能多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成长。

  • 梁思贤(右)和梁思齐

    两兄弟样貌不甚相同,但都活泼开朗,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喜欢一样的游戏和动漫,还会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小学时,他们都在学校的足球队中,哥哥思贤是前锋,弟弟思齐则是后卫,二人一起训练,参加比赛,周末还会一起去打乒乓球。他们也会和对方分享身边有趣的东西,初中时学校里流行魔方,弟弟思齐向朋友学会后回家教给哥哥,兄弟俩一起玩。

    他们是彼此的玩伴,在他们俩看来,有一个同龄的兄弟陪着一起玩是一件幸福的事,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打乒乓球需要双人对打,拥有相同兴趣的他们,可以随时喊上对方一起去打球。兄弟俩可以一起做的事有很多,享受各种各样的游戏带来的乐趣,下象棋、五子棋、国际象棋等,其乐无穷。

    成长路上他们更是互帮互助,携手并肩前行。初中和高中时兄弟俩虽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但常常一起讨论学习,探讨数学、物理问题,共享老师整理的学习资料。当弟弟思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则会主动找哥哥思贤把问题理清搞懂。

    兴趣为航,逐梦川大

    兄弟俩之间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哥哥思贤喜欢偏向于动脑思考的事物;而弟弟思齐动手能力强,喜欢机械和电子产品,从小便对机器人感兴趣,在小学时参加了航模比赛并获奖。

    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

  • 兄弟俩在家下棋

    哥哥梁思贤从初中起对医学产生兴趣,高中时便立志到四川大学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对比之前的录取数据,他担心考不上川大的临床医学,于是父母希望他报考其他学校的临床八年制。但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意见,并说服了父母,最终被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录取。

    而弟弟梁思齐更希望能锻炼动手能力和理科思维,选择学习工科类专业。川大是综合性大学,工科实力强,同时父母也希望他们在一个学校相互之间有一个照应,于是他报考了川大的工科专业,被电气工程类专业录取。

    当查询到共同被川大录取,还都是各自喜欢的专业时,兄弟俩激动得彻夜难眠。

    奔赴热爱,碰撞火花

    初入大学,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学院,上着不同的课,有各自的同学、朋友……但兄弟二人依然并肩成长,他们会一起讨论自己的课程,比如二人正在学习的高数。哥哥梁思贤的教学进度更快,会和弟弟一起讨论高数题,交流进度、难点以及老师讲授的内容。

    大学生活中,他们同样形影不离。弟弟思齐加入了乒乓球社,哥哥也想加入;哥哥加入了笑笑相声社,弟弟也期待某天一起在专场里听相声。到了周末,他们则会一起回家,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讨论学校哪个食堂好吃。

  •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他们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梁思贤学习临床医学,他觉得课程繁重的同时,自己也正享受着“院院一体化”带来的平台和资源。在医院见习时,有主治医师带领着他们讲解观摩,不仅从大一开始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更是让他明白“现在的学习不能做面子工程,以后要为病人生命负责”,要打牢基础,扎实练本领。

    而梁思齐参观实验室时,了解了各种电力设备、智能控制和机器人,还看到了机器人写毛笔字,感到非常有意思。“确信我的选择是比较正确的,我报的就是我感兴趣的方向”。

    虽在不同专业,但兄弟二人感兴趣的地方有交叉,也有学科交融的想法和意向。报志愿时,爸爸曾开玩笑说,弟弟思齐喜欢动手,可以研究出一些设备给哥哥思贤临床上用。

    “‘临床+’有很多可以做,临床理论和技术也在很多地方都能应用。”哥哥梁思贤认为,可以将电气领域最新的技术应用在医学上,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

    弟弟梁思齐也通过哥哥在医院的见习,去了解医院里的设施设备,如呼吸机、吸痰器、高端的检测仪器及使用情况,思考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应用于医学,实现医学技术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梁思贤、梁思齐兄弟俩携手成长,共入川大,他们在同与异之间,找到了平衡和融合。

    大川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写、编辑|谢师琪

    责编|王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