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王光德:带着外孙去巡林_观速讯

王光德:带着外孙去巡林_观速讯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资料图片)

王光德:带着外孙去巡林

□ 本报记者 陈 曦 胡靖卓 张河源 见习记者 雷 旺

护林员王光德在海雀村林场向外孙讲述文朝荣的故事

“这棵树是文老支书带着我们种下的,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已经变得这么大了。”在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林场,今年60岁的护林员王光德给外孙讲当年文朝荣老支书带领全村群众上山种树的故事。

两个外孙虽然没见过外公口中的文老支书,但对于他的事迹早已耳熟能详。

带着外孙来巡林是王光德的习惯,按他的话来说,把孩子们丢在家里不放心,而孩子们来到林子里也会比较开心。

对于外公的说法,今年13岁的王翔鹏不是很赞同。他明白,外公是想让他们不要忘记海雀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37万亩森林,绝大多数是成材树木,这是海雀村如今厚实的“绿色家底”。

在这里当护林员,却是苦差事。

为什么苦?

海雀村现在有8名护林员,平均算下来,意味着每名护林员要管护上千亩山林,范围广、陡坡多、担子重,却没一个人叫苦,因为大家知道,守护好山林就是守护海雀的“命根子”,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

海雀村海拔较高,经常起雾,林间视野不是太好,一老两少沿着山脊往上爬,矫健的步伐完全不受环境影响。普通人不到半小时已是汗流浃背,但王光德和外孙们依然面不改色,这种巡林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已是家常便饭。

“他们两个做完作业,我就带他们上来,这样的路每次都要走上好几公里。”穿梭林间,王光德看着孩子们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不愁吃不愁穿,上学也方便,这是我们以前梦寐以求的生活。”坐在林间休息,王光德的思绪回到了那个与贫困作斗争的年代。

1987年,24岁的王光德跟着老支书文朝荣一起,将一个个“和尚坡”种满了华山松、马尾松。有树就有土,有土就有粮,王光德一家再也没为吃饱饭发愁了。

“正是当初老支书带领大家种树,树木长大挡住了风沙,老支书又推广地膜种植玉米技术,全村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养牛、养鸡、林下种植中药材等产业得到发展。现在,路也修通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光德说。

“林场就是我玩耍的乐园,平时有空就跟着外公去巡山,我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从8岁便开始巡林,王翔鹏在外公的实际行动和朴实的语言熏陶中长大,对于外公护林员的这个身份,他十分自豪。

天色渐晚,松涛阵阵,山间迷雾更加浓郁,王光德牵着外孙行走的身影与身后的山林融为一体,这是记者在海雀村的林场中看到的最美风景,也是海雀村一代代人精神传承的生动缩影。

本文由'[db:作者]'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侵权处理分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