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当前观察:台湾年度票房冠军,在香港也很卖座

当前观察:台湾年度票房冠军,在香港也很卖座

4月底,《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在香港公映。

不出所料,《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以下简称《我和鬼》)首周便突破百万港元,位居单片票房排行榜次席,延续自《月老》后台湾电影的佳绩;再加上《悲情城市》推出4K版复映,新老两部台湾电影同时竞逐香港院线,不仅让观众得以管窥不同世代作品的风貌,也为本地影市的长足复苏添砖加瓦。

首映飘红收获好评,台湾票房刷新纪录


(资料图)

据香港票房有限公司统计,《我和鬼》于4月27日正式公映,首周前四天共进账359万港元;若加上此前小规模点映的收益,《我和鬼》累计数字则达到454万港元。在当周排行榜上,《我和鬼》仅次于亮相近一个月的《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力压两部热门港片《命案》和《死尸死时四十四》。

这一成绩也延续近年台湾电影在香港的票房佳绩:2021年12月,由柯震东、王净和宋芸桦主演的《月老》起映,首周末三天共拿到近288万港元,排在“圣诞档”单片第3名,仅次于《蜘蛛侠:英雄无归》和《黑客帝国4》;截至12月27日,《月老》在前五天累计至逾499万港元,远超同期亮相的另一部新片《斯宾塞》。此番《我和鬼》再接再厉开出红盘,有望向千万港元的目标发起冲击。

《我和鬼》由程伟豪执导及联合编剧,讲述直男警察吴明翰(许光汉 饰)误捡地上红包,阴差阳错与鬼老公毛毛(林柏宏 饰)牵上红线!一路衰到底的明翰被迫男男冥婚,但计谋百出仍无法帮助毛毛转世投胎,还差点搞砸警花林子晴(王净 饰)埋线已久的缉毒案;为了挽救危机,恐同又怕鬼的明翰别无选择,即使人鬼殊途也要和毛毛携手跨界追凶,展开一场荒谬绝伦、笑中带泪的旅程。

从口碑来看,《我和鬼》在购票网站WMOOV上的平均分达到8.0分,与HKMovie6上的4颗星(满分5)完全一致。在放映现场,观众对《我和鬼》的反响相当热烈,还多次在观影过程中爆发出欢呼声。

在此之前,《我和鬼》于2月10日开始便席卷台湾院线,首周末在台北斩获1243万新台币,全台则达到4611万新台币,取代四连冠的《灌篮高手》登顶榜首;到3月11日《我和鬼》累计便突破3亿大关,挤下10年前的《总铺师》(3.05亿新台币),闯进本土片历史前十名。进入4月,《我和鬼》又接连赶超《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和《阵头》,至月底时总票房已升至3.62亿新台币,有望继续追及前年的《当男人恋爱时》(4.05亿新台币)。

这也大幅刷新导演程伟豪的个人纪录:2015年,长片处女作《红衣小女孩》采用惊悚元素作为切入点,以8500万新台币刷新彼时台湾10年来的恐怖片纪录;两年后,程伟豪接连推出《目击者》和《红衣小女孩2》,票房分别突破5千万和1亿新台币。而《我和鬼》在登陆台港院线后,还将陆续进军柬埔寨、越南和新加坡等市场,进一步扩大亚洲地区的公映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由侯孝贤执导的《悲情城市》也推出4K数码版,由高先电影操盘重回香港大银幕,涵盖百老汇、英皇和MCL等知名院线,每天排映场次居前十名之列。实际上,《悲情城市》于2月份曾在台湾先行展开复映,首周末台北报收于175万新台币,全台则进账350万新台币,排在当周票房榜第6位;截至4月底,《悲情城市》累计已超过1636万新台币。

新老电影同台竞技,助力院线加速回暖

从经典重映的《悲情城市》到首周飘红的《我和鬼》,台湾电影展现出不同世代创作者的迥异面貌。

作为第一部华语威尼斯金狮奖得主,《悲情城市》因其首次在大银幕上展现“二二八”事件而名垂影史,被视为台湾“新浪潮”电影的标志性作品。不过从1989年到2023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历史研究的推进,针对《悲情城市》的评价体系也在逐渐拓宽和加深,早前台湾复映期间便传出罕见的负面声音;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以《悲情城市》为代表的经典电影正面临更多角度的审视,为价值观的演进提供了影视层面的参照范本。

相比之下,《我和鬼》则采撷众多当下最流行的热点议题,融合喜剧、悬疑、奇幻和同性等类型元素,并成为今年引发观影热潮的台湾票房冠军,正是筑基于性向平等化的时代背景上。在《我和鬼》之前,近年来已有多部台湾电影大胆尝试各类题材,在市场上获得观众和媒体的正面反馈,而《我和鬼》则将类型混搭进一步发扬光大;这类与《悲情城市》截然不同的新电影,已逐渐崛起为台湾大银幕上的中坚力量。

虽然瞄准的目标受众不完全吻合,但《我和鬼》及《悲情城市》都为影市复苏添砖加瓦:在《我和鬼》开画时,台北周末票房飙升至2632万新台币,比去年同期高出逾102%;两周后《悲情城市》重映,助力台北周末票房达到3080万新台币,同样优于2022年《咒术回战0剧场版》领衔当周。截至4月底,2023年全台院线产出累计至27.63亿新台币,比去年同期的15.66亿新台币多约76%,向恢复至正常市况迈出坚实一步。

无独有偶,《我和鬼》及《悲情城市》进入香港也适逢本地影市加速回暖。去年此时,经历整整104天的停业期,香港院线直到4月21日才恢复运营;但受到上座率限制等因素影响,2022上半年票房产出仅为3.58亿港元,较之2019年同期下跌约65.78%。在多部新片加入竞争后,香港影院从暑期档开始逐渐恢复元气,2022下半年回升至7.86亿港元,已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近九成。随着社交隔离措施和口罩令的撤销,今年香港票房依旧维持向上的曲线。

与台湾类似,香港市场复苏也与本土电影屡创佳绩密不可分:去年中,间隔两周公映的《明日战记》和《饭戏攻心》同时大卖,累计分别达到8182万和7734万港元,双双超过《寒战2》创下港产片历史新高;今年初,《毒舌大状》不仅再接再厉一举突破亿元关口,还打入香港历年单片票房前十名,直逼好莱坞巨制《壮志凌云:独行侠》。

继亮相香港国际电影节后,此番《我和鬼》及《悲情城市》又同时竞逐香港院线,为近一年来香港影市的长足复苏贡献力量。

本文由'[db:作者]'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侵权处理分享图片